DL-201602061540《无量寿经》讲记(二)
来忏悔无始劫以来的恶业:
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今对佛前求忏悔。
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一切罪障皆忏悔。
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一切罪根皆忏悔。
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,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
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
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
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
好,忏悔得清净,得清凉自在,得真实功德。现在我们以清凉之心,清净之身,受持三皈。各自代表各自有缘众生,各称自己名号,没有名号的请称妙音。
阿阇梨存念,我弟子妙音,从以今日,至于无时,
皈依佛两足尊,皈依法离欲尊,皈依僧众中尊。
弟子妙音,尽形寿皈依佛,尽形寿皈依法,尽形寿皈依僧。
皈依佛两足尊,皈依法离欲尊,皈依僧众中尊。
弟子妙音,尽形寿皈依佛,尽形寿皈依法,尽形寿皈依僧。
皈依佛两足尊,皈依法离欲尊,皈依僧众中尊。
弟子众等,至诚祈请,本师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,光临坛场,威神加持。问讯。
弟子众等,至诚祈请,本师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,光临坛场,威神加持。
弟子众等,至诚祈请,本师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,光临坛场,威神加持。
常善众等,至诚祈请,莲池海会,般舟海会,般若海会,华严海会,法华海会,楞严海会,一切诸大菩萨,一切有缘大德,光临坛场,共同学习,批评指正。
常善众等,至诚祈请,莲池海会,般舟海会,般若海会,华严海会,法华海会,楞严海会,一切诸大菩萨,一切有缘大德,光临坛场,共同学习,批评指正。
常善众等,至诚祈请,莲池海会,般舟海会,般若海会,法华海会,华严海会,楞严海会,一切诸大菩萨,一切有缘大德,光临坛场,共同学习,批评指正。
阿弥陀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阿弥陀佛
南无阿弥陀佛
南无阿弥陀佛
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。
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
阿弥陀佛
至诚感恩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
至诚感恩夏莲居大德
至诚感恩黄念祖大德
至诚感恩上海下贤老和尚
南无阿弥陀佛
请放掌,请坐下。
请打开经文第7页,第二行,上堂课我们共同学习到“常以法音觉诸世间”,往下看:
“破烦恼城。坏诸欲堑。”
其实这个地方是讲啊,乘愿再来这些大菩萨在世间的表现。那么前面讲呢,讲他“舍兜率,降王宫,弃位出家,苦行学道,作斯示现,顺世间故。以定慧力,降伏魔怨。得微妙法,成最正觉。天人归仰,请转法轮。常以法音觉诸世间。破烦恼城,坏诸欲堑。”
“破烦恼城。”那么这本经典呢,可以说讲信愿,讲念佛,最终的主题讲念佛。那么我们呢,往往处于烦恼海、烦恼城中不能自拔。首先是我们被各种烦恼所困扰,所俘虏,所迷蒙啊,给迷了,给蒙在这儿。那么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精进的修行,大家越来越发现,精进念佛念不下去的根源在于“烦恼城”,及各种欲堑的干扰。我们常常还没有上战场,就被烦恼给困死了,就被各种欲望给抓住了,做了各种欲望的奴隶。所以如果不能“破烦恼城,坏诸欲堑”的话呢,其实我们念佛是念不下去的。
比方说我们昨晚精进念佛,那么在念佛的时候,我们观察各位的表情,那么能住在安养状态的、法喜状态的人比较少,无奈、无聊、纠结、烦恼的表情比较多。那么什么样的烦恼,什么样的欲望,让我们产生这样的心态呢?我们不愿意这么困倦,我们不愿意这么样的寂寞、孤独,我们不愿意付出这样的辛苦,这就是烦恼。那什么样的欲望呢?我们希望躺在床上,舒舒服服地睡觉,我们希望不要如此地劳累、如此地辛苦,我们希望能够顺从自己的习气,这就是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欲望。就是心啊,没有降伏,没有降伏我们的心,没有降伏我们的欲,没有降伏因为我们的欲望达不到而带来的种种的烦恼。这些东西,我们的心,可以通过降伏我们的心、改变我们的念,来达到满足,达到解决问题,所以“破烦恼城,坏诸欲堑”。
实际上来讲的话呢,前面讲“常以法音觉诸世间”,那么现在呢,你看诸世间,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当下,也包括我们念佛的当下,分享学习报告的当下。在这个当下,如果我们能降伏我们的心,少欲知足,能够制约、制行,制约我们的行持,让我们的心处于一个现实的、平和的、安定的状态,我们就可以继续我们的主题。如果我们的心不祥和、不平和、不安定,烦烦恼恼,还有欲有求,那么我们的心呢,就被俘虏了。所以“破烦恼城,坏诸欲堑。”
底下讲啊,
“洗濯垢污。显明清白。”
我们是一个五浊恶世,浊恶世界,浊浪滔天,各种不清净,各种垢污随处可见。如果我们对我们的烦恼,对我们的欲求,对各种垢污不能容纳,不能容纳,不能安住,不能调适我们的心。那么何为真正的清白呢?不是把这个垢污去掉了,把这个浊恶去掉了。五浊恶世,它的本来的面目,是其中的众生,追求外在的东西,向外求,有欲有求,有诤有斗,欲求、诤斗,和各自不约束自己,各自向外拼命地追求,各自自私自利,各自诤斗,导致各种浊恶的乱相,和各种垢污的产生,这是五浊恶世的一个常相。于此常相当中,你能够安住,能够不受其染污,能够显明你的清白,能够出污泥而不染,这就是我们讲的“显明清白”,这就是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生活和修行的主题。
“调众生。宣妙理。”
调我们自性的众生,也调和外在的众生。调和,调,调和,这个“调”字,何为调啊?有多有少,谓之调;有轻有重,有强有弱,有长有短,谓之调,调伏众生。调是应机而调,那么对众生,对我们自己的众生要调伏,对外在的众生也要调柔,那么这里有顺应之义。
“调众生。宣妙理。贮功德。示福田。”
面对各种各样的众生,外在的众生,应机进行调伏。宣,宣布,宣示各种各样佛法的妙理,教导众生,开导众生,令众生学法,令众生行善,令众生去除五浊恶世的染污,令众生能够闻法念佛和储存各种各样的功德。“示福田”,在五浊恶世当中,给众生示现如何学佛,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,如何为其他的众生广种福田,和积累各种各样的功德。
“以诸法药救疗三苦。”
那么我们在五浊恶世当中,如果没有法,只有欲,只有求,只有诤,只有斗,只有怨,只有追随各种各样的感受,那么我们就享受种种苦难。那么只有佛法这种无上的“法药”,能够救疗所有的苦难,“以诸法药”,用这个法,是这个“法药”,心法之药,来救疗我们浊恶世界的种种苦难。
“升灌顶阶。授菩提记。为教菩萨。作阿阇梨。”
“升灌顶阶”,那么“以诸法药救疗三苦”,那么学习各种各样的佛法,各种各样的心法,救疗世间的种种苦难,上灌顶的阶次,得菩提的授记。这些菩萨呢,大菩萨,为教各种各样的菩萨作阿阇梨。
“常习相应无边诸行。成熟菩萨无边善根。
“常习相应无边诸行。”那么这个无边诸行和无边善根,非常重要。那么大家都认为,念佛法门是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法门,注重其简易,简单,不明了其简单背后之无边诸行义,无边善根义。那么在这里,“常习相应无边诸行”。我们的念佛,表面是非常简单,其实还有无边诸行,其实还有无边的善根。
昨天我们以供养心念佛,昨天的通宵可以说念得非常地成功,让人感动。昨天是我们正式开始学习分享《佛说无量寿经》的第一天。昨天我们正式祈请各路诸佛,各路菩萨,各路大德,光临坛场,共同学习提高;祈请一切诸佛,阿弥陀佛,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威神加持,确实感到非常殊胜。为供养各路菩萨,各路大德故,我们来念这个佛,念得非常地殊胜。我们为祖宗,为累劫冤亲债主,为历代父母师长,为已故六亲眷属,为一切三恶道的众生,为堕胎流产的婴灵,为光临坛场的一切大德,为陆海空一切受难的众生,为我们现在世及过去世所杀所吃一切众生,为一切堕胎流产的婴灵,为历朝历代所有阵亡的将士,所有忠臣良将,所有受伤害和辗转受伤害的一切的生灵百姓,为一切有缘求度众生。我们这个念佛啊,是法界的一件大事,每一个人都在承担历史的责任,法界的责任,无边的责任,每一声佛号都在解救无量的众生。
这次《无量寿经》学习分享报告活动,将使很多众生广种善根,并得解脱,尤其是配合这个通宵念佛的法会。这个通宵念佛会越念越殊胜,越念越进入境界,越念越不可思议,越念越能成就无边诸行,越念越能广种、成熟无边善根。如果你有这样“无边诸行”“无边善根”的心量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将会使这场学习和这个善根得到非常地提升,非常地提升啊。
我前一段时间上上海,到上海以后啊,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附体的众生来求度,说他要到极乐世界。我说:“你是他的冤亲债主,又是附体的众生,为什么要求度到极乐世界呢?你本来是恶道众生,来找这个人的麻烦,为什么想求度到极乐世界呢?”他说被附体的这个人学习《无量寿经》,学习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学习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他知道了三恶道的痛苦,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,所以一定要求生到极乐世界。
所以你们看,你们的学习不是为自己学。你学习的过程,你的有缘求度众生全部都在学,全部都在得,所以你们的行持即为无边诸行,即在成熟无边的善根啊。不要仅仅认为是自己个人的行为,不是这样。你越是把它当个人行为,你越自私,越管不住自己,越狭小;越是把它不当做个人的行为,真正有代表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的心,有代表你的冤亲债主、父母师长、六亲眷属、有情众生的心,有为法界供养这声佛号的心,增加这声佛号光明的心,和成就无量无边众生的心。巧把心来做佛事,你用这样的心地来念佛,自然法喜充满,自然安住当下,自然在当下安养。除此之外,再无他想,再无他思、他欲、他求、他念,只是安住当下,安住佛号,简单安住,直接安住,当下安养,成就法界的念佛盛事,成就无量无边的众生,成熟无量无边的善根,是谓“常习相应无边诸行。成熟菩萨无边善根。”
“无量诸佛咸共护念。”按照我们《佛说般舟三昧经》上讲的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,“悉在前立”;一切诸大菩萨,一切天龙八部,一切大梵天王,一切忉利天王,一切四大天王,“悉在前立”“皆共拥护”,皆共赞叹,“承事供养”“瞻视敬仰,思欲相见”。以这种特定的方式,直接的方式,亲临现场的方式,“咸共护念”啊。
我们现在社会老讲正能量,那么在这个法界当中,最大的正能量是以念佛进入了一个“无量诸佛,咸共护念”的频道。在这个共振的频道上,这个共振的频道是光是无量光,是无边光,是无称光,是清净光,是安隐光,是无量光,等等。下面我们讲十二光明如来,他是一个光成就,是一个光的能量海,光能海,光是一种高级能量的形式。是一个音声海,音,声音,音波共振,是一个节奏共振的海洋,是一个能量海,是一个共有的能量频道。这个频道我们要知道,这个频道上有阿弥陀佛,有一切诸佛,有无量诸佛,无量菩萨,无边无量,无边无际,无量无边,“诸佛菩萨,咸共护念。”这是一个音声海,是一个光明海,是一个能量海,是一个正能量之海。那么法界里,这是一大事,最大的一件事。你不能入此音声海、光明海、能量海、无量诸佛咸共护念海,你只能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,甚至是自私自利的,自我满足的,自我成就的频道上去可怜地修行。
所以:
“无量诸佛咸共护念。诸佛刹中。皆能示现。”
在每一个佛刹当中,所有的佛世界当中,这些菩萨都能应机示现,应机说法,应机教导。
“譬善幻师。”
就像魔术师一样。
“现众异相。”
现各种各样的表相,纷繁复杂,变化多端,奇彩纷异,种种表相。而:
“于彼相中。实无可得。”
在这些变化的表相当中,“实无可得”。虽然精彩纷呈,虽然这个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幻相迭出,幻相迭出,精彩纷呈,变化多端,这都是表相。“实无可得。”这个善幻师啊,表演的只是一个魔术,只是一个幻术,只是来迷惑你的眼睛,其背后“实无可得”。
“此诸菩萨,亦复如是。”
这些菩萨呢,也是这样。
“通诸法性。”
对所有的法性都非常通达。
“达众生相。”
对所有的众生相,都悉知悉达,都非常清晰,非常明白。
“通诸法性。”对这个法,法要、法相、法性,都非常通达。那么对众生相,对众生的烦恼、众生的欲望、众生的有求、众生的情绪、众生的表相、众生的浊恶、众生的懒惰懈怠习气,都非常通达。那么就等于高端的也明白清晰,低端的也清晰,也明白。对于种种众生之相,都能安住,都能安住,不为所迷,不被所乱,不被所惑。那么这样的法性呢,才是真正的通达。
“供养诸佛。”
那么刚才讲啊,这个诸佛咸共护念,是这个法界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实相。那么能够从浊乱之相当中解脱出来,能够通达法要,能够出烦恼相,能够成佛,这是我们来此生的最重要的任务。那么供养诸佛,供养无量无边的佛,礼拜佛,供养佛,礼敬诸佛,“供养诸佛”,就成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的任务。
在极乐世界,大家读过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每于晨朝“各以衣裓盛众妙华,供养他方十万亿佛”。极乐世界的菩萨,供佛都是一个重要的修行的内容,作为我们这些念佛行人,要以供养心,供养诸佛心,供养虚空法界心,来念这声佛号,是谓“供养诸佛”。
“开导群生。化现其身。犹如电光。”
这些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们,这些来救度众生的大菩萨们,这些来参加法会的大菩萨们,示现同彼,“化现其身,犹如电光”。众生的相是多变的,众生的烦恼是重重的,众生的情绪更是多变的,所以这些菩萨呢,示现同彼,化现其身,其化相犹如电光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中讲,如果说我有所说法,是为谤佛,我实无所说。因为我以众生的语言来表达实相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。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证知啊,我强为其说,强为其现,犹如电光,如梦、如幻、如画,所以“化现其身,犹如电光”。如果你以相,以表相,以这个世界的表相来看这些示现同彼的人,你是看不清楚的,因为他们的示现只是像电光闪了一样,你在电光当中所看的景象,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去的景象而已,犹如电光。
“裂魔见网。解诸缠缚。远超声闻辟支佛地。”
这些大菩萨,这里特别提出“裂魔见网,解诸缠缚”。其实,我们这个五浊恶世,娑婆世界,烦恼之海,其背后是我们的知见,是我们以五欲六尘,以有欲有求的自私自利的诤斗之心、有为之心,在这个世间建立了我们种种的知见。这个知见是一个网状的,不是单纯的一相,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坏的,什么是舒服的,什么是不能承受的,我们都有自己的知见。自己的知见是网状的,密密麻麻的,根深蒂固的,自以为是的,格外牢固的,其实这就是一个顺应我们五欲六尘,顺应种种习气,得魔王种种加持,其实是魔见,是魔见网。这些大菩萨们呢,能把这个魔见网,知见网,给它震裂,给它裂开,给它破除,用“裂魔见网”的方式,能够解诸我们种种的缠缚,种种的烦恼,种种的纠结。那么这种水平呢,“远超声闻辟支佛地”。
“入空。无相。无愿法门。善立方便。显示三乘。于此中下。而现灭度。”
“裂魔见网,解诸缠缚,远超声闻辟支佛地。”那么告诉我们,一切的缠缚,一切的纠结,一切的烦恼,都可以从破除我们的知见,破除我们的念想,这个方向来解决问题。
般舟念佛,或者说念佛,念佛是干什么的?把佛念到跟前。只要你念佛,佛就在你跟前,没有另外一个跟前,没有一个物理的跟前。哦,念到一个阿弥陀佛长得跟你模样差不多,有血有肉的一个阿弥陀佛站在你跟前,不是这样的。念佛是把佛性,是把佛的心,是把佛的通,念到我们跟前,来加持我们,摄受我们,成就我们,是这叫念佛。那么这个佛到了我们跟前以后,我们如染香人,身有余香,常念佛,常跟佛在一起,那么佛的知见就能慢慢入我们的心,就能破我们的“魔见网”。它是一个熏修的,慢慢的熏修,必然的熏修的一个过程。
我们前面讲到,世自在王如来,讲的一个比喻,譬如海水斗量,用斗来量大海的水。在世间看来,这是不可能的事,是荒唐的事,是可笑的事。那么念佛呢,就是用佛的知见,用佛的心量,用佛的光明,用佛的能量,不断地来熏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罪恶之心,有这么多懒惰骄慢习气的罪业凡夫。念佛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地熏修,不断地改进,有效地改进,缓慢地改进,必然地改进的一个过程。
那么般舟念佛,也可以叫精进念佛,只不过它精进到这个昼夜相续不断,一心系念不乱的程度,叫般舟。那么般舟念佛,在这个念佛过程当中,尤其会充分地显现你的知见、你的心地。
那昨天晚上,给大家讲,讲世自在王如来的三个“自”,“汝自思惟”“汝当自知”“汝应自摄”。
我们自己再认真一点,结果这一认真,可真不得了。所以修行啊,有的时候不是一个方法问题,方法问题是次要的,心法是更加重要的。大家昨天晚上认真增加了那么一丁点儿,确实有两倍以上的改进。那么刚才讲,我们讲应该成就“无边诸行”“无边善根”。我们特别强调了一下,如果今天晚上的念佛,把我们的心量扩大一下,我们是在“常习相应无边诸行,成熟菩萨无边善根”,用这样的心态来念这个佛,那么在我们尤其是精进念佛的过程当中,所有的知见都将跳出来充分地体现。你有一想,就有一景;你有一念,就有一境界。在这个般舟的道场里边,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,但是它能够映现你的一切世界,一切的境界,你的知见、你的念会表现为世界,表现为境界,表现为境界之相。那么如果你能安住简单,安住直接,安住当下,甚至是以安养的心,具足圆满的心,直接就已经圆满的心来念这声佛号,如果你能做到这样,这个“魔见网”自然就裂开了,自然就洗涤了。“解诸缠缚”,这缠缚在不知不觉当中,自然就完全解决问题了。阿弥陀佛啊,一切诸佛非常慈悲啊,给我们做手术,让我们在不知不觉当中,就“解诸缠缚”“裂魔见网”。
这个般舟啊,这个虚拟的战场就提供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这样一个过程。可惜世人不知,入各种各样的境界,迷于各种各样的境界当中不能自拔,与般舟三昧失之交臂,与般舟三昧之光明失之交臂,可惜可叹。“裂魔见网,解诸缠缚。”远远超过声闻辟支佛地,入空、无相、无愿法门。这里边就讲的这个,名相讲得比较多一些。我们强调呢,有想即愚痴,无想是涅槃,对这些我们不去过多地纠缠,过多地去涉及啊。
“善立方便,显示三乘。于此中下,而现灭度。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,及得一切陀罗尼门。”
“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。”在三摩地,也就是三昧,也就是甚深修行的高级的一种状态,方便说啊。那么无生无灭是比较根本的、特别高端的修行的状态,“无生无灭”,无生法忍。般舟,我们的目标是现生见佛,当生成就,得佛授记,得无生法忍。
“无生无灭”,所谓生灭,那么修行呢,第一要超越苦和乐的层次,第二要超越生和死的层次,生和灭的层次,尤其是念生、念灭的层次。刚才讲,在般舟行持过程当中,这个生和灭,念生和念灭,念和境界的关系,一念生,境界现;一念灭,境界就灭。破除各种各样的境界,都是在念的层次来完成的,各种各样的境界的产生,也是在念的层次上产生的。所以我们经常会体证的一句话,叫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。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,大家都知道是我们这个心在编故事,在演故事,这个心看不见,摸不着,它体现为我们的念。这个念之所以产生,之所以演化、演变,是因为背后我们的知见,所以前面讲“裂魔见网”,所以最终是要清理,系统地清理我们的知见。
何为知?何为见?关于此世界,关于彼世界,关于是非善恶,关于五欲六尘种种知见,那么这个种种的知见,一需要我们直接通过学习经法来清理我们的知见,入佛知见,开佛知见,示佛知见,学习佛的知见,入佛的知见,是需要我们学习经法来完成。
那么学习经法的一个辅助的方式,通过学习师父的开示来完成。那么还有一个隐蔽的通道,直接的通道,深入的通道,就是请佛加持。请佛加持最简单,和佛的心最相应的方式就是念佛。念佛得深入加持,有效加持,不断加持,深刻加持。巨大加持的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相续念佛,深入念佛,相续不断,相续到相当的火候。相续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昼夜相续。在这个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般舟三昧经》里面多处强调昼夜相续不断,这里边有特殊的深意。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也讲,若一日一夜执持名号,或者七日七夜执持名号,一心不乱,此人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又讲了日夜相续的问题。
“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,及得一切陀罗尼门。”那么佛号是一切陀罗尼门,一切陀罗尼的总持。那我们通过修行念佛,念佛的当下即得一切陀罗尼门,得一切陀罗尼,总持一切陀罗尼。
“随时悟入华严三昧。具足总持百千三昧。住深禅定。悉睹无量诸佛。于一念顷。遍游一切佛土。得佛辩才。住普贤行。善能分别众生语言。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。超过世间诸所有法。”
都是讲这些法行啊。那么“随时悟入华严三昧”,我们讲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的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是经中之王,不读《华严经》不知佛家的富贵,《华严经》的依归,普贤菩萨导归极乐,还是以极乐为依归,所以我们可以讲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的《华严经》。
修习念佛三昧也就“具足总持百千三昧,住深禅定”。那么可以住到甚深的禅定的境界当中,在念佛的过程当中能见无量诸佛悉在前立,能“于一念顷,遍游一切佛土”,一切佛刹。“得佛辩才”,和佛一样的,无量无边的智慧辩才。“住普贤行”,这些菩萨回来示现,常住普贤之行。普贤表大行,表用行为来改变世界,来证得诸行诸法,表大行(heng),大行(xing),大修持,大作为,大势力,大修证,所以这些菩萨呢,都常住普贤之行,遵守普贤之德。
“善能分别众生语言。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。超过世间诸所有法。心常谛住度世之道。”
这些菩萨呢,乘愿再来的大菩萨,示现同彼、广度众生的大菩萨,“心常谛住度世之道”。心,他的心呢,常常,谛,真谛,实谛,真实,安住在度世之道上,度化一切众生,心常在依法而行,如法而住,住在这个度世之道上。
那么你们现在的念佛、修行和度世之道有什么关系呢?你们现在的通宵念佛,精进念佛,过是非关,懒惰关,杜绝习气,这就是在“心常谛住度世之道”。你们现在实践般舟念佛的方法,实践般舟共修的方法,尤其是实践这种勇猛精进至圆满极致的精进念佛的方法,如果你有“心常谛住度世之道”,你就能真正安心,真正安养。其实你们就在实践度世之道,你们的成就将会影响甚远甚远,对世间、对大众、对法界、对虚空,都有度世之道,度世之深意在里边。所以说般舟念佛殊胜在哪里?它不是一个小乘成就的法门,我们现在推广的这个精进念佛,是成就大众,是成就无我,是成就真我,是成就百姓,是和谐虚空法界,这是大度世之道。这些菩萨呢,“心常谛住度世之道”,能够安住在这个大道里边,看得深,看得远,自然能忍,自然能安、能住,自然能够有深行、大行。
“于一切万物,随意自在。”
那么对一切万物都能随意自在,为什么能随意自在呢?这些大菩萨的境界,能超越一切物,一切万物,在一切万物当中,能够随自己的意,随意自在。因为他知道这一切万物都是此娑婆世界的表相。这一切万物,当你生至诚接受心的时候,你就能随意自在;当你能无欲无求的时候,你自然随意自在;当你不染著于这一切万物的时候,不有欲,不有求,不想执取,不想执著,没有分别,它只是我们当下物,当下景,我们可以安住,我们可以不管它,我们可以接受它,它对我们没有根本的影响,甚至没有主要的影响,我们只需要接受,我们就随意自在。如果我们不能超越一切万物,一切万物都能成为我们的阻碍。所以这些大菩萨的境界呢,“于一切万物,随意自在”。
“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。”
为一切有情众生,为一切百姓,为最底层的百姓,为最基层的有情众生,为一切有情众生,作不请之友。这些大菩萨呢,示现世间,示现同彼,“于一切万物,随意自在”,于一切有情众生,随缘度化,“作不请之友”。只要有成就众生的机会,绝不错过,绝不放过。
“受持如来甚深法藏。护佛种性常使不绝。”
一切以如来甚深法藏,依法而行,如法而住,应境,只是应各种各样的境,应各种各样的缘而化,应境而化,应缘而化,而展现而已。“受持如来甚深法藏。护佛种性常使不绝。”
“兴大悲,愍有情。演慈辩,授法眼。”
这个佛经啊,字字都是珍宝,都可以讲开很多很多的东西。如果逐字逐句去展开的话,最后我们很容易进入“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”的境地,我们的主题就都忘记了,只在个别的树上转圈圈,容易产生这样的情况。那么佛法佛经,确实拥有无量的宝藏,所以在此呢,我们对一些先概括地学习,以后再逐渐深入。
“兴大悲,愍有情”,那么这些大菩萨呢,他是大慈大悲的心地,是超越五浊恶世,超越六道轮回,在一个极其的高度,兴大慈大悲心,广度有情众生。对有情众生,他是“愍有情”,慈愍,慈愍故。这个“愍”字啊,非常有意思,看着众生在六道轮回里不能自拔,暂时又没有因缘,非常惋惜,非常可惜,非常心痛,是为慈愍。悲心度众,慈愍有情,这是他们示现同彼、广度众生的一个特色。
“演慈辩,授法眼。杜恶趣,开善门。于诸众生,视若自己。”
这些菩萨呢,都是从我们这个众生去成就的。就像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丁点儿的进步,回头看我们过去的自己,看我们过去的同类朋友,你就会生慈悲心,生慈愍心,生种种心,你就会特别有想救度他们的心,成就他们的心,帮助他们的心。
“拯济负荷,皆度彼岸。悉获诸佛无量功德。智慧圣明,不可思议。如是等诸大菩萨,无量无边,一时来集。”
“一时来集”,法会圣众啊,“一时来集”,我们就讲啊,刚才可以说学习这些诸大菩萨如何在此世界度化众生,行持法要等等,他的一些特征,简单说这些。那么这些“诸大菩萨,无量无边,一时来集”,都来集会到这个无量寿如来会,除了这些诸大菩萨之外,我们就思惟啊,善思惟,为什么对这诸大菩萨,皆遵普贤之德,他示现同彼,度众生,做如是种种描述,为什么?因为这里啊,也有一个奥秘,《无量寿经》或者说念佛法门,它是一个念佛成就,是一个众成就。什么众成就呢?我们讲共修成就,众成就,你念佛,他念佛,大众念佛,这个大众念佛是一个巨大的合力,巨大的共振,是一个众成就。
那么各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,不计其数,无法计量。那么乘愿再来的菩萨,也无法计量。乘愿再来,示现同彼的菩萨就太多太多了。“如是等诸大菩萨”,应该说是指这样一些菩萨,那么这些菩萨如何成就无量无边的众生?如何成就念佛法门,广度有情?他们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提高,也要来学这个《无量寿经》,参与这个无量寿如来会,所以“一时来集”。
“又有比丘尼五百人,清信士七千人,清信女五百人。”
就我们讲的优婆塞、优婆夷,就是男居士、女居士,这样啊。
“清信士七千人,清信女五百人,欲界天、色界天、诸天梵众,悉共大会。”
那么大会来了这么多人参加了,也就是这么多大众适合修行念佛法门,从中提高。
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三品。
大教缘起第三
进入主题了啊。
“尔时世尊。威光赫奕。如融金聚。”
这时候呢,释迦牟尼佛(在)大众集会以后啊,显得非常地与众不同,与平时不同。不同在哪里呢?主要是一个光明相的不同。光明相不同到何种程度呢?今天的光明和往常不同。
“威光赫奕。”是大威德光,大威德光。“威光赫奕”,赫奕到什么程度呢?“如融金聚”,就像金子融化了,闪闪发光,光明无量。世尊整个是一个光明相。“威光赫奕,如融金聚”,就像金子完全融化了,金光从里到外,炙热,炽热,全部显现出金光,内在的,外在的,深刻的,“如融金聚”。
“又如明镜,影畅表里。”
这个光明啊,释迦牟尼佛的光明达到了这种程度,就像镜子一样,里里外外都现大光明。
“现大光明,数千百变。”
光明当中隐含种种变化,变化百千,这样一个“威光赫奕,如融金聚”“现大光明”“影畅表里”的这样一种景象,就现光明相了,或者现光明能量场了。
这个时候,“尊者阿难”,看到这种景象,“即自思惟”,就想了。“今日世尊”,今天啊,世尊。
“色身诸根。悦豫清净。”
他的色身,色身里边的六根,每一根都显得这样地欢喜,这样地清净,这样地光明,这样地透亮,这样地充满能量。
“光颜巍巍。”
这个光明的能量啊,好比须弥山,“光颜巍巍”啊,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。
“宝刹庄严。”
好像啊,现了一个庄严的宝刹,无量地庄严,无量地清净,无量地凝重。
“从昔以来。所未曾见。”
我跟释迦牟尼佛做侍者,做这么久啊,开过历场法会,都没见如此殊胜的境界。“所未曾见。”从来没有见过。
喜得瞻仰。
今天呢,我能得到这样一种能量场的加持,这样一种殊胜的光明之相,让我仰慕,让我瞻仰,让我生希有难值难遇之心,这个时候啊,阿难尊者法喜充满。
“即从座起。偏袒右肩。长跪合掌。而白佛言。”
向佛报告说呀,世尊啊,今天你入到了大寂灭定里边,住在奇特之法里边。“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”,你今天这个光明之相,光明之能量,和诸佛,一切诸佛共融了,共通了,共振了,和一切导师共融了,共振了,入于大寂灭定,住在奇特之法之中,最胜之道之中。
“去来现在佛佛相念。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?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?”
你现在的境地,是与过去未来诸佛相通呢,还是与现在诸佛,他方诸佛相融呢?
“何故威神显耀。光瑞殊妙乃尔。”
说你何故是如此地威神无量,显耀十方。光瑞,各种各样的瑞相,如此地特殊,如此地微妙,如此地深妙,如此光瑞殊妙,何以故啊?
“愿为宣说。”
说请佛给我们解释一下,开示一下。
“于是世尊”,释迦牟尼佛就告阿难说:“善哉善哉!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!
“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。能问如是微妙之义。”
实际上呢,你是知道我要讲什么东西,我为什么显示如此的这个能量场,如此的光明相,你为众生来问这个问题。“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,能问如是微妙之义。”
“汝今斯问。”
说你今天这一问啊,有多大的功德呢?
“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、辟支佛,布施累劫诸天人民,蜎飞蠕动之类。”
比他们那要高百千万倍。
“何以故?”
说为什么你这一问有这么大的功德呢?
因为当来,当下将来,“诸天人民一切含灵”,将来啊,当下和将来,“诸天人民一切含灵”,一切有情众生,都会因为你这一问,而得度脱。因你这一问,会宣说《无量寿经》,会宣讲念佛法门,那么末法的时候,修行的主题是念佛成就。念佛当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,是这部《无量寿经》,一切众生因学习这部《无量寿经》而得深深信愿,产生无量的念佛的行持,能够广度一切末法的众生,能够令一切大菩萨众,也悉得解脱,是以你这一问能够有这么如此广大圆满的功德,是以“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、辟支佛,布施累劫诸天人民,蜎飞蠕动之类”。你那么多布施供养的功德,都不如今天这一问的功德大,点出主题。阿难即说。
“阿难。如来以无尽大悲。矜哀三界,所以出兴于世。光阐道教。欲拯群萌。惠以真实之利。难值难见。如优昙花。希有出现。”
那这个时候,释迦牟尼佛就说:阿难啊,如来出世,“以无尽大悲,矜哀三界”。因为呢,如来从三界当中出,从五欲六尘当中证得,“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分别、妄想、执著不能证得。”本来是如来身,现在却过凡夫的生活,在造无量无边的业,是何其悲哀,所以“矜哀三界”。三界众生本来都可以成就如来,都可以成佛,但是呢,但因分别、妄想、执著,而现如此凄惨的境地,如来大悲啊,“矜哀三界”。所以为了来度众生,为了启发众生的觉悟,虽然如来证得无量光明,无量圆满,无量究竟的境界,虽然可以常住涅槃,但是如来来此三界,来此浊恶世界,“出兴于世”。
“光阐道教”,来阐述佛法。“欲拯群萌”,能够广度一切有缘众生,能够广度一切众生。“惠以最真实之利。难值难见。”这个如来啊,非常难值,非常难见,就像优昙花一样,说昙花一现哪,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。说:
“汝今所问。”
阿难哪,你今天所问的。
“多所饶益。”
有多么广泛的、深刻的、巨大的利益,对众生啊。说阿难你应该知道。
“如来正觉,其智难量。”
如来呢,获得正等正觉,他的智慧是任何众生所无法测度的,如来呢,也没有任何的障碍。
“能于念顷。”
一念之际。
“住无量亿劫。身及诸根,无有增减。所以者何?如来定慧。”
如来的定力和智慧力。
“究畅无极。于一切法,而得最胜自在故。阿难谛听,善思念之。”
你好好听着啊,好好地思惟。
“吾当为汝,分别解说。”
就是就讲,这个我就开始,这就是阿难尊者和如来的对话,说就开始进入正题了啊,“分别解说”这部《无量寿经》。
那么先讲“法藏因地第四”。这个因地很重要啊。我们要学这部《无量寿经》的一个重点,就是围绕阿弥陀佛展开的,正说和反说,正说是讲阿弥陀佛的因地是如何修行的,阿弥陀佛的发愿,构建极乐世界是如何进行的,发愿之后如何积功累德,如何成就极乐世界的,成就极乐世界之后,极乐世界里边的景象是怎样的景象,依正庄严,就讲这个,这是正说。反说是什么?就讲娑婆世界怎样乱的,怎样浊的,怎样恶的,五痛、五恶、五烧,那就是反说。反面,就背面去看,以娑婆世界之苦,来衬托极乐世界之乐,实际上这部经就是两个方面。那么所以我们其中一个重点,我们要学习法藏菩萨。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。
法藏因地第四
我们看法藏菩萨因地啊。
“佛告阿难: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。”
这讲时间。
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。有佛出世。名世间自在王如来。应供。等正觉。明行足。善逝。世间解。无上士。调御丈夫。天人师。佛世尊。”
这佛的是十号,十个名号。这个十个名号啊,非常有意义,非常有功德力。以后有机会再讲啊,在这儿我们先概括地去学,学主题,这个十名号以后再主要去宣讲。
那么世自在王如来呢。
“在世教授四十二劫。”
世自在王如来当时住世四十二劫的时间,这是讲那个时间啊,和他教授在世,住世的时间。
“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。”
在讲法。
当时有一个大国王名叫世饶王,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前世。那么:
“闻佛说法。”
闻到世自在王如来所讲经法。
“欢喜开解。”
闻到这个法以后啊,“欢喜开解”。学法闻法一定要深入,“闻”是指用闻性来闻这个法,不是用听觉来听这个法。那闻到这个法以后呢,法喜充满,“欢喜开解”。
我们学法呢,要学到“欢喜开解”的程度。比如说我们讲再认真一点点,也是法。昨天晚上大家认真了一下,结果能够做到不折不扣、一丝不苟的人数至少增加了一倍半,甚至增加了两倍。欸,那么这个法行了,进去了,生欢喜心了,要有“欢喜开解”的心。今天晚上我相信大家会更加认真,更加细致,更加精彩。
那么世饶王闻自在王如来说法,“欢喜开解”。
“寻发无上真正道意。”
“欢喜开解”就往深里去追究,追究什么呢?无上真正的道意。这个时候,他能够:
“弃国捐王,行作沙门。”
把国家放弃了,国王不做了,出家修道去了。
“号曰法藏。”
那么起了一个法号,叫法藏。法藏菩萨呢:
“修菩萨道。高才勇哲,与世超异。”
法藏菩萨呢,听了世自在王如来的开示之后,修大乘佛法,“修菩萨道”,修成就众生之道。
“高才勇哲。与世超异。信解明记,悉皆第一。又有殊胜行愿。及念慧力。增上其心。坚固不动。修行精进。无能逾者。”
这是讲啊,他发了心以后,他的修行特征,第一个修的是菩萨道。修到什么程度呢?把所有的才华,所有的勇猛,所有的智慧,“与世超异”的才华、勇猛和智慧,都用来“修菩萨道”,在菩萨道里边修。
“信解明记,悉皆第一。”是深入的,是深刻的,是深信的,是真解的,是明了的,是特别的,是第一位的。他不仅“修菩萨道”如是,不仅深入体证,具足真信,具足深信。而且呢,“又有殊胜行愿”,他的愿非常地殊胜。“念慧力”,我们以前这些都讲过啊,这里就不再重复了。“增上其心,坚固不动。修行精进,无能逾者。”他的精进力,坚固力。
这个时候:
“往诣佛所,顶礼长跪,向佛合掌。”
这个时候:
“即以伽他赞佛,发广大愿。颂曰:”
见了佛以后啊,首先赞佛,“发广大愿”,说:
“如来微妙色端严”
“如来微妙色端严”,赞叹如来的微妙,赞叹如来的庄严,赞叹如来的色相。
“一切世间无有等”
以如来之相来衬托,是一个相上的示现。
“如来微妙色端严”,一个相上的示现,超越世间的一切,让世间“生希有心”,生欢喜心,生这个求教的心,“一切世间无有等”。
“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”
前面讲的是色相,色相,这后面就讲“光明无量照十方”,又讲光明成就。那么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,是光明的示现,“如融金聚”,威神赫奕,“如融金聚”“影畅表里”,是一个光明的示现。因光明的示现,阿难去设问,问出这部《无量寿经》。那么,法藏比丘赞佛呢,第一赞佛的色身,第二赞佛的光明。
“光明无量”,只有你能真正地树立了光明之相,才能打开你的心量,才能提升你的高度,才能真正和佛的心相应。“光明无量照十方,日月火珠皆匿曜”,这是赞佛的光明。因为日月是米粒之光,和佛的无量光明是没法比的。以前我们讲过,不说了。
“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”
是赞佛的音声。
“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”
这是讲示现同彼,现色身,度众生。
“愿我得佛清净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”
佛成就众生,当然是法成就,法成就里边的第一个表现形式是音声成就,所以法藏比丘发愿,“愿我得佛清净声,法音普及无边界”。
“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”
这是佛的常法了,“戒定精进”,那么在“戒定精进”里边,能够通达,通达甚深微妙之处。
“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”
这赞叹佛的智慧,那么从“内心清净绝尘劳”,这个角度高度啊,这个深度赞叹佛的智慧,广大深如大海。
“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
无明贪嗔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”
这是修行的更深入的层次,讲我们身体,色身之外的内涵,讲我们平时为无明、贪嗔痴,所谓各种各样的疑惑,各种各样的业力所遮障。所以如来呢,“无明贪嗔皆永无,惑尽过亡三昧力”。
“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
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
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
未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
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
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明照一切
感得广大清净居 殊胜庄严无等伦
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安乐
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无边苦众生
我行决定坚固力 唯佛圣智能证知
纵使身止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”
这是赞佛偈啊。前边我们讲过了,没有更多的角度和新意,这里就不再重复了。这是讲法藏因地啊,他遇到了世自在王如来,那么自己,弃国,放弃国家,放弃王位,出家修行,做法藏比丘,勇猛精进,来诣佛所,向佛请教。
至心精进第五
“法藏比丘说此偈已。”
说到这个偈子之后。
“而白佛言:我今为菩萨道。已发无上正觉之心。取愿作佛。悉令如佛。愿佛为我广宣经法。我当奉持。”
说我今天听了佛的教导之后,我把国家和王位都捐了,都放弃了,来“修菩萨道”。在菩萨道,我勇猛精进,“信解明记,悉皆第一”。我同时发了“无上正觉之心”,愿意作佛了。
“取愿作佛”不是作一个表面的佛,是“悉令如佛”。所有的方面,所有的细节,所有的所有,一切的一切都和佛一样,“悉令如佛”,要发“悉令如佛”的心啊。我们现在呢,这个“悉令如佛”的心非常不够。我们仔细想一想啊,你有没有“取愿作佛,悉令如佛”?有的说:“师父,当然了,我也愿意自己‘悉令如佛’啊。”既然“悉令如佛”,你问问自己对待偷心的态度,对待懈怠懒惰的态度,对待困倦的态度,对待饮食的态度,对待众生的态度,“悉令如佛”了没有?严格要求了没有?细致要求了没有?如果你能令自己“悉令如佛”,你自然就有严格的、细致的、无量无边的要求,严格要求。因为你不打算“悉令如佛”故,你就打算,反正我念阿弥陀佛,往生极乐世界,我就作佛就行了,没有自己严格地、微细地、深入地、彻底地、究竟圆满地要求自己,这是心地的不到位。“悉令如佛”,我们要按照这样的要求来严格完善自己的心地。
所以法藏比丘呢,首先讲,我发了“无上正觉之心,取愿作佛,悉令如佛”,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具体去做。“愿佛为我广宣经法。”愿佛啊,对我进行深入地、细致地、全面地、直截了当地教育、指导。对佛所说一切的细节、一切的层面、一切的开示,我都当奉持,把它供奉起来,高高地供奉在上,坚决地依教奉行,执行到底。不仅现在执行,将来也执行,“我当奉持”,持是始终如一之义。
“我当奉持,如法修行。”
你教导我的法,就是无上微妙、甚深唯一、决定真实之法,无论何时何地,无论现在、将来,我都依法而住如法而行,依教奉行,绝无疑惑,绝不打折扣。
“拔诸勤苦生死根本,速成无上正等正觉。”
那么我不仅发这个愿,如法去修行,依教去奉行,而且我要把我这个六道轮回里边的,五浊恶世里边的生死根本,全部拔除,无一遗漏。我在六道里,在三界中,轮回不止,勤苦地去轮回,太可怜了,太可悲了。我要把这个根,连根拔除,彻底拔除,(从)根本上拔除,永绝后患,基础牢靠,稳固,没有任何的后患,“速成无上正等正觉”。
“欲令我作佛时,智慧光明,所居国土,教授名字,皆闻十方。”
就是将来啊,我要作一个佛啊,我作佛(时),我的“智慧光明”,我的国土,我的净土,我的名字都能“皆闻十方”,十方皆知,一切诸佛之所称扬,之所赞叹。
“诸天人民及蜎蠕类,来生我国,悉作菩萨。”
不管哪一类众生,哪怕是爬的一条虫子,飞的一只蝴蝶,只要来往生我国,都能作大菩萨,作一生补处的大菩萨,作大乘的菩萨,修行决定成就,再无退转,再不受苦,再不轮回。
“我立是愿。”
我立这样的一个总的大愿。这个愿呢:
“都胜无数诸佛国者。”
我这个愿呢,太大了,我想胜过无数诸佛,无数诸佛的佛刹,我要建一个超越无数诸佛佛刹清净庄严的国土。可不可以得到啊?请教能不能得到啊?我是不是痴心妄想?能不能做到?
“世间自在王佛。”
世间自在王佛啊,
“即为法藏而说经言。”
世间自在王佛就开始,就给他讲法了。知道他的心,因为佛嘛,当然知道一切了,他的内在都知道了,不需要言语也知道,所以这个时候就给他说了。
“譬如大海一人斗量,经历劫数尚可穷底。人有至心求道,精进不止,会当克果,何愿不得。”
这句话讲得太妙了啊!佛以一音演万法呀,这就是一音演万法。他就讲了一个例子,说你问了这么多问题,我给你打个比方说吧。好比一个人用斗来量大海的水这件事,那么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非常荒唐、非常可笑的一件事,做不到的一件事。但是呢,这件事其实只要“经历劫数”,只要时间够了,“尚可穷底”,就能把这个任务完成啊,就能把这个任务完成。那么这里边暗喻,我们的念佛法门也是这样一个情况。好比讲,念佛,一声佛号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那么这个斗也够大了,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你们相信不相信啊?都声音不大。(众:相信。)这声佛号真的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啊!尤其是至心称念阿弥陀佛,至心称念一声佛号,那真的灭罪无量,够多了。但是这个斗和海的关系很有意思,我们所造的业力之海,轮回之海,我们的业障那比海还要大呀,用普贤菩萨的话讲,如果我们所造罪业有形有相,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纳呀,不能容纳,不能容纳。
那么我们要成佛,就要摆脱业力的影响。说句实在话,在现下影响我们最大的力量是什么?有一股暗的力量,有一股明的力量,有个正的力量,有个反的力量,其实这两个力量是相等的,表现形式不同。在现下影响我们最深的、最广的、最不需要思索的、最能起现行的力量是什么?是六道轮回的力量,是堕落的力量,是习气的力量,是五欲六尘的力量,是五浊恶世的力量,是各种业力之海来捕捉我们的力量。你为什么贪吃啊?累世累劫以来你就一直贪吃。你为什么贪睡啊?一直以来也这样。为什么怕苦怕累啊?那从来都是如此。这就是轮回的力量。那么要从轮回的力量,堕落的力量当中(出来),你如果不立志,不用心,不贤护自己之心,不发心,没有勇猛力,没有大势至,没有大雄大力,你啊保证轮回,必定轮回,绝对轮回。
那么我们要超越无始劫的业力,超越强大的、和我们生命完全融为一体的、完全在一合相当中的轮回的力量、堕落的力量、习气的力量、懒惰的力量、贪生怕死的力量、怕苦怕累的力量,这是无始无边的业力啊。怎么办呢?那么只有一个办法,就目前来讲就是靠念佛。一声佛号一声心,声声佛号消业力,只有这一个方法,没有第二种方法。所以这个比喻太发人深省了。
我们太低估我们轮回的力量,面对轮回的力量,我们有太多的侥幸心。我们期望呢,一声佛号把我们接走算了,我们有的说“我不活了,阿弥陀佛快把我接走吧”,都是赖账的心,耍赖的心,没有一个彻底地改造自我,向过去告别的心。
如果你能归于实处,归于真实,你知道要认账,你的轮回的力量何其之大,你的业力何其之多,如果你能归到这个真实处,你能知道这声佛号已经是你最好的选择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修行也绝非一日之功啊。念佛法门就是这样一个法门。那么阿弥陀佛给我们这样一个无上的妙法——执持名号,就是每一声名号都能灭除我们的业力,只要经历“劫数”,这个“劫数”加引号啊,这个“劫数”,阿弥陀佛慈悲,没有要你经过几劫几劫,也就是说经历年数而已。是不是啊?那么《净土圣贤录》里边,绝大部分人念佛,真念进去,修进去以后是三年成就。所以我们这儿呢,他实际上是一个,你就从经历“劫数”和经历“年数”来看,你就知道诸佛菩萨的慈悲呀。
有一位莹珂法师,犯了五逆十恶的重罪,要堕阿鼻地狱。他知道自己呀,必定要堕地狱了,不行了,所以呢他就没有办法,一心求念佛,结果把佛给念来了。念来了之后呢,阿弥陀佛就慈悲啊,告诉他说:“你还有十年的寿命,你活够了十年我再来接你到极乐世界。”莹珂法师有智慧啊,他说:“你赶紧把我接走吧,这十年我不知道又造多少业,管不住自个儿,你赶紧把我接走算了,我在娑婆世界活够了,不想待了。”阿弥陀佛慈悲呀,说:“你如果这样的话,你不要你的寿命了,可以,三天之后我来接你。”这是《净土圣贤录》里边最典型的一个案例,他也没念多长时间哪。
所以我们说阿弥陀佛慈悲呀,只是让我们经历年数,即可究竟啊。够不够快呀?够不够快啊?(众:够快。)你们还嫌慢哪,是不是啊?甭讲经历几年,如果说你们常随僧团这样学下去,这样念下去,念到后来,都念个上品上生,你们说值不值啊?(众:值!)那可够快了,不是慢,是不是快了?太快了,不是慢了。那么在这有限的年数当中,我们一定要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,好好营造自己的七宝宫殿、金刚台,好好贮功德,积功累德,积累自己的无量的接引的化佛、接引的菩萨、接引的声闻、接引的天众、接引的光明,回归一个老实的境界。如果是这样一个老实心,简单心,安住当下的心,不随余法的心,不做他求的心,这个念佛就很有意思了。是不是啊?
影响这个心最大的,影响我们这个心,让我们这个心不能坚持的是什么东西啊?就是你的妄想心啊。是不是妄想心啊?我多睡会儿不要紧嘛,我吃点儿零食没关系嘛,我休息下再来也可以嘛,我把这个事情先完成了再说嘛。或者说,这太辛苦、太累了,能不能找一个念一声能顶几万万亿声的方法呀?这都是我们的妄想心,不着急的心,等待的心,侥幸的心,偷工减料的心,这个不愿意更加扎实付出的心在作怪。那么“人有至心求道,精进不止,会当克果”,这叫至心啊。何为至心啊?这个心简单,这个心直接,这个心老实,这个心当下,这个心持续,尽未来际不做更改,是为至心啊;这个心没有恐惧,没有挂碍,没有担心,是为至心啊。
“人有至心求道,精进不止,会当克果。”把我们这个至心用到极致。那么一切的障碍,一切的困难,一切的逆缘,一切的环境,一切的人和事,一切的境,一切的缘,一切的妄想,一切的知见,一切的弯弯绕,最终都来成就我们这个至心,我们这个至心不变,这个至心精进不止的心不变,这个至心求道的心不变,这个至心相续坚持的心不变。其实我刚才讲了,心法成就就是这个至心。
所以一音演万法,你看这个世自在王如来讲得好不好啊?太好了。这个至心讲完了。“人有至心求道,精进不止,会当克果,何愿不得。”说你啊,能发超世愿,能发超越一切诸佛的愿,了不起。你看看,连这么笨,用一个斗来量大海的水这件事都能成就,你只要有心,你只要至心,你只要坚持下去,只要精进,你必定能成就。
“汝自思惟。”
但是呢,怎么成就呢?我给你讲再多,给你看再多,给你策划再多,开示再多,一切还需要有个前提。什么前提呢?“汝自思惟”。你要自己独立去思惟,要真正地进入角色,“自思惟”。
“修何方便,而能成就佛刹庄严。”
我给你讲再多,告诉你再多修行的方法,还要靠你自己思惟,自己把握火候,自己去测知,汝当自知,汝当自知。“汝应自摄”,自己去总结,自强不息,自己去完成,最终要落实到你自己身上啊。
我们这些常随众,这些出家众,到今天为止,应该说我们这一个法脉,可以讲,讲的法是非常地多,甚至可以用两个字加引号,“空前”,天天在讲,一有空就讲。可以讲啊,讲的法空前,我们一起实践的法空前,见大家的时间、机会空前,三个“空前”。但是这三个“空前”,你们为什么没有成就空前呢?什么原因啊?汝自己不思惟,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火候,没有自强不息,没有把自己真正摆进去,所以不能有更大的成就。
昨天晚上我们仅仅是自己认真多了一点点,让我看得欢喜啊,让我巴不得拔腿就带着你们几十个人开始修行了。因为确实有几十个人已经具足了条件,可以放下一切,修行成就了。最难得的是能有这样一批修学的人才,和修学的福报。你看,仅仅是认真多了一点点而已。当然,我们尤其感恩光临坛场的诸大菩萨,一切有缘大德,天龙护法,天人,一切有情众生都来参加这个学习的法会,都来通宵念佛,得大利益呀。唯一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念佛的场地比较小,好在其实空间没有距离,空间没有距离。其实没有空间这一说,看你的心在哪里。今天晚上是过除夕前的最后一个晚上,今天晚上一定会更加精彩,最最精彩的。希望呢成就一个我们自强不息的心,自思惟、自当知、自摄取、自摄受的一个心,一个顽强的永不退转的,能超越一切困难的,严格要求自己的心。
所以世自在王如来说呀,“汝自思惟,修何方便,而能成就佛刹庄严。”
“如所修行,汝自当知。清净佛国,汝应自摄。”
这三个“自”,用得太好了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呢,把自己的积极性、主动性放进去……我昨天仔细观察思惟一些老大难的人,我发现,心性是实的还是浮的,心性是浮在上面的还是落在底下的,心性是开解的还是纠结的,这两大根决定了你行法的状态完全不一样。
第一,心性是浮的还是实的。我们很多人哪,有度众生的心,是好事。我们很多人呢,又看了很多的经典,按说也是好事。但是如果你掌握不住火候,你老想度众生,老想成就,快速成就,老想广度有情,老想广说经法,老看得很远,这就是浮,这就是粗,这就是躁,浮躁,粗糙。你浮躁故,你粗糙故,所以你的心落不到实处,你行法就不实。行法不实,你每一步不实、每一声音不实,你必定昏沉,不可能不昏沉的,这是第一点。这一点怎么办?需要我们忏悔业障,需要我们回归真实,你需要好好地理解“直接、简单、安住、当下”这几个字。尤其需要断除妄想,不随余法,这是一个潜力之所在。
第二个潜力之所在,是我们很多人哪,很纠结,有一个非常纠结的心。有的人家庭的矛盾没处理好,在这儿安不下心;有的人牵挂家里边,在这儿安不下心;有的人时间很短,想在这里逮个大的,不想参与大众的共修,也有纠结的心;有的人请假了七天八天,就想在这里七天八天在这儿来个狠的,有所成就,这心都是纠结,心有千千结。还有的人,竞争的心理比较强,或者我们说白话,想当官的心比较强,想当执事的心比较强,嫉妒别人的心比较强,在意别人的心比较强,比较的心比较强,分别比较的心比较强,所以老是内心不平衡,纠结。那么心有千千结。还有的人知见很重,经常拿着尺子来量别人,认为这个不对,那个不对,此处有问题,彼处有问题,此人有问题,彼人有问题,而且还美名其曰,我替僧团考虑,我替师父考虑,我替众生考虑。其实只要你在挑别人的不是,挑环境的不是,哪怕你没有说出来,心都是千千结。这种妄想多的人,纠结多的人,会现昏沉相,会现境界相,会现昏沉相,这还是心地的问题。
所以我就想啊,我是说啊,把这个至诚接受,至诚精进,简单直接,当下念佛,安住念佛,安养念佛的法则,用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,你越用越感到微妙,你越用越感到微妙啊。
当年我第一次,就是刚开始行般舟的时候,面对苦痛,我总结了一个法则:不怕苦,怕不苦;不赖账,还账;不管他只管念;不照顾感受,不照顾身体,只照顾佛号。当年有一位闭关的老法师,在三楼闭关房闭关,他曾经修般舟三昧,我从这位老人家那里得闻般舟三昧,开始修行。当时我的关房在二楼,老人家的关房在三楼,他在三楼的这个角,我在二楼的那个角,对角,但是房子不大,加起来的房子也就是六七间房子这么远。我入关的时候,老人家会念佛号,因为恭敬故,所以佛号对我有非常强大的加持力。那么后来有因缘,我就上这个老人家的关房的前面,有机会向他请教问题,我就汇报刚才讲的一些心得。老人家非常谦卑,说这套东西太好了,他说:“将来我出关以后,我一定跟你一起弘扬般舟,一定以你为主。”这是人家的谦卑了啊。自己总结,自强不息,非常有用,非常有意思。所以我们大家呢,缺的是这个环节,缺的是这个环节啊。
步法、音声。当年,说句实在话,我尤其感恩我的剃度恩师,上果下孝老和尚、老人家。如果不是老人家的手法和栽培,我对步法和音声,老人家行持的是不言之教,不教而教。
其实我给大家讲啊,我行般舟三昧,当然得益于很多大德的栽培。首先得益于我的剃度恩师这种棒喝,这种不言之教,真实之教。我是一个非常贡高我慢的人,非常自以为是的人,老人家这招对我灵,非常灵,让我不敢乱想,让我只有老实的劲儿,让我只有自强不息的劲儿,去思惟这个步法怎么走、音声怎么练,才有今天你们所学到的这些东西。
当然,还得益于一位大德法师,就是鸡足山的上慈下法,慈法老和尚。这个老人家呢,我去请教他,因为当年老人家带般舟三昧,全国影响巨大,非常多。我去请教老人家,我说:“我应该怎么办,我想闭关,请教能不能方便安排我闭关。”他说了一句话,对我这一生影响非常巨大,他说什么嘞?“自个儿闭,自个儿去闭!不要去靠别人,你会接触所有的问题,你会解决所有的问题,你会理解所有的问题,你会得到一切的答案。”最后我看我也只有自己去闭关,自己去弄的这个福报了。所以回来以后,因为没有闭关的因缘嘛,自己又挚爱这个东西,所以一不小心,糊里糊涂就走了三个月的时间。所以非常得益这两位大德。
那么比如说步法和音声这块儿,前一段有菩萨给我发了一个链接,慈化寺佛七通讯。佛七通讯,其中就讲到步法,说步法部分请参照常善法师教大家步法的那个视频。然后特别注明,常善法师是老和尚的弟子,是在这儿学的步法和音声。其实仔细想来,如果老人家当时教我几招几式,那可能我学到的就是几招几式,就是这几招,就是这几式,就没有今天这套体系,这套招式。所以反思,“汝自思惟,汝当自知,汝应自摄”这几句话,实在是无上妙法,真的非常难得。
来请大家跟我合掌啊。
一心顶礼,上果下孝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果下孝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果下孝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慈下法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慈下法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慈下法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演下佛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演下佛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演下佛老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常下福大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常下福大和尚。
一心顶礼,上常下福大和尚。
阿弥陀佛。
尤其是啊,我的得法的恩师上常下福大和尚,九江无量寿寺大和尚,东林寺前任方丈和尚果一上人的侍者。老人家禅修二十多年,(有)相当的功底,讲法自性流畅无碍,教了我很多的法,对我有莫大的帮助。他们所教我最大的东西,就是自在王如来教法藏比丘的这三句话,与大家共勉之。祝愿大家自强不息,一切无碍。阿弥陀佛。(众:阿弥陀佛。)
好,那么:
“法藏白言。”
法藏就向自在王如来报告说:
“斯义宏深,非我境界。”
我知道什么事都得我自己来,但是我也知道这里边深的东西太多了,问题太多了,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。“斯义宏深,非我境界。”我有这样的愿是不错,但要成就这样的愿,前边很远很远,很深很深,很多很多啊,怎么办哪?这一切都离不开如来的指导啊。
“惟愿如来应正遍知,广演诸佛无量妙刹。”
说我想超越一切诸佛之妙刹,建立极乐国土,但是我现在都不知道一切诸佛之妙刹,妙在何处,深在何处,长短在何处,我都不知道。两眼一抹黑,我怎么办哪?那我要超越一切诸佛之妙刹,接引一切众生到我净土作大菩萨,作大乘菩萨,作一生补处的大菩萨,我建超世愿哪,那我得知道,知己知彼呀,我得知道一切诸佛刹土到底如何微妙,如何庄严,如何清净,如何如何呀。说如果我得闻了,如果我知道了,我再“思惟修习”,就一定能满我的愿,我就能成就。所以这个时候法藏比丘就说,惟愿世尊,给我“广演诸佛无量妙刹”,来成就我之大愿。
“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,志愿深广,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,功德严净、广大圆满之相,应其心愿悉现与之。”
自在王佛呢来实的,首先讲生的,告诉你得自己干。其次呢,你在你自己干的情况下,我可以帮你。那首先要知道,要给你素材,你才能加工出精品。所以世自在王这其实就来实的了,就用了一亿年的时间给他宣说,亲自把所有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微妙庄严,示现在他的跟前,给他仔细地观察,仔细地观看,仔细地分别思惟,仔细地学习、鉴别。那么这二百一十亿佛刹,它的“功德严净,广大圆满”,一切一切都完全地、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,“应其心愿悉现与之”。他这个观察的过程,就是世自在王如来加持的一个过程。世自在王如来加持其,“应其心愿”,知道他要想完成怎样的超世之愿,所以有针对性地、准确无误地、形象生动地示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,“悉现与之”。
“说是法时,经千亿岁。”
那么这个“千亿岁”啊,应该是一个笔误。一千亿岁,就算大劫,一百三十四亿年,大概相当于十大劫,十大劫就相当于八百小劫,一百三十四亿年。那一千呢,乘六,六八就四千八,将近五千劫。那么世自在王如来呢,当时寿命是四十二劫,那将近五千小劫,那么这个时间应该是不对的。那么我查了《大藏经》,有几个版本,都是写的“经于亿岁”。这个“千”和这个“于”字啊,差别不大,这个“于”字呢,这个钩啊,不那么明显,于是的“于”,这钩不那么明显,所以最后这里变成了“经千亿岁”,是这样一个说法。不管怎么说,也就是说,做了相当长的时间的市场调查。极乐国土的成就是法藏比丘用上亿年的时间,进行了市场调查,去观察思惟二百一十亿佛刹清净庄严、圆满之相,综合比较,分析选择,最后设计而成的。
“尔时法藏闻佛所说,皆悉睹见,”
“睹见”就是非常非常清晰,非常非常明白,非常非常深刻,看清楚了,调查清楚了。在观察二百一十亿佛刹清净庄严、无量圆满之相的基础上,“起发无上殊胜之愿”。他的愿力,是超越了这二百一十亿佛刹,有代表性。
那么这就是四十八大愿的,最原始的出处,最原始的由来,最原始的依据,不是空想,不是简单的奇思妙想。阿弥陀佛费了这么大劲,弄出个四十八大愿,你也不知道,可不可惜啊?太可惜了。所以我们一定要对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有感恩心,恭敬心,和这个无上心,要和阿弥陀佛同心同愿,同度众生,同达彼岸。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