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题目《端心正念》,我们讲修行是心法,修的是这颗心。心在哪里?心看不见摸不着,很抽象,也不是这个肉团心。那么心在哪里呢?我们方便说,心在你的知见里。你的知见就代表了你的心,你的全部的知见代表你全部的心。你的心在你的知见里,你的知见体现的是你的心。要修心,就是要修复我们的知见,调伏我们的知见,在知见里来圆满我们的心——心地。

《楞严经》上讲,知见立,知则无明本,知见无,见斯即涅槃。那么要修我们的这颗心,要说我们的心在这个知见里,我们的知见代表我们全部的心。我们的知见从五浊恶世、五欲六尘、娑婆世界里边来,我们是应我们的五欲六尘而产生的种种的知见。那么修行,主要是转知见,修心就是转知见,我讲的比较具体直白一点。你不要抽象地去找这颗心,抽象地去修这颗心,修你的知见。

其实修我们的知见最好的办法是什么?以戒为师。戒是佛制的戒,戒所代表的就是正知见,戒就是佛,戒就是正知见。那么以前我讲过,正法的时候是持戒成就,我这些话你们可以听录音,下边不讲了。

那今天那,我把这个一念正,端心正念的话题,再深入一步。修行修的就是一念正,修的就是端心正念。我刚才前面讲了,修行修的是自己的知见,所有的知见,以佛的知见为准,入佛知见。那么佛的知见在哪里?佛的知见首先在戒里边,其次在经典里面。

那么入佛知见,或者说要修我们的知见的核心是什么?是端心正念,一念正。那么好,我以前就讲过,我们要系统地修正我们自己的知见。修什么样的知见呢?比方说,我们挨个来讲,昨天我给出家师开示了一个(主题)叫《尊重一切,感恩一切》。尊重一切,感恩一切,叫尊重感恩三昧,或者叫尊重三昧,感恩三昧。一个什么思想呢?人,人我关系修行里边的一个核心内容,人我关系。

那么我们在处理人我关系的时候,往往去看别人的不是。一种人呢,看别人的对错不吭声;一种人专门看别人的过错,认为别人不咋地,认为别人老来侵犯自己;还有一种人呢,老看自己对,老表扬自己,贬低别人,自赞毁他;还有一种人呢,尊重一切人,不看一切人的对错,不挑一切人的毛病,专门挑自己的毛病。这里有一个知见的问题。

有一种说法说,我们不要看别人的过错,要随喜别人的好,不管别人的错,对不对啊?圆寿(音),对不对?随喜别人的好,不管别人的错,其实这个境界还不高。那你随喜别人的好,不管别人的错,你的眼里面有没有对错啊?你(有对)错,不过不说而已,藏在心里面,藏在心里面发霉,有一天就忍不住了,这心里还有对错。

我们对人,我们常常充当三种角色。第一种角色叫裁判,你认为别人对错,是不是当裁判了?“你这人怎么这样?你这个人怎么起码一点常识都没有?”是不是当裁判了?一种是裁判的角色,还有一种是教练的角色,我们就会苦口婆心地教别人,你应该这样,你应该那样,是不是教练的角色?还有一种是什么角色?领导,“去!”

实际上,我们人我关系的时候是三种角色:领导、裁判、教练,是不是这样?别人对我们是什么角色呢?也是这三种角色。这是因缘果报,你对别人当领导,别人就领导你;你给别人当裁判,别人就裁判你;你给别人当教练,别人就教你。其实是一样的。所以,领导、裁判、教练这三种角色都是一个斗诤心所导致的结果。

要修无诤,人我关系当中要修无诤,没有诤斗的心,丝毫的、微细的诤斗的心都没有,要修无诤。

怎么修无诤呢?你不要认为你跟别人争执才叫诤。你看别人不是就是诤;你看别人对错也是诤;你去说别人也是诤;你去领导别人,让别人服从你的意思,也是诤;你去教别人,教授别人,你还是个诤心,微细的诤心都在这里边。

那么我们提出来,不当领导,不当裁判,不当教练,只是尊重一切,感恩一切。尊重一切,感恩一切。我们只有尊重,只有感恩,只有赞叹。我们不期望,我们不做思惟,别人对了还是错了,不管对错。不管对错,只管随喜,只管赞叹,只管尊重,这个境界高不高?(众答:高!)解决问题了没有?(众答:解决。)

你如果不管对错,只管尊重,只管随喜赞叹的话,如果你是种这样一个因,得到的果报是什么?别人都尊重你,别人都宽容你,别人都不挑你毛病,别人都随喜赞叹你,这个果报好不好?(众答:好。)如果你能把这个尊重一切、感恩一切、随喜一切做到圆满究竟,烦恼破了没有?(众答:破了。)我相破了没有?(众答:破了。)人相破了没有?环境相破了没有?(众答:破了。)时间相破了没有?也会破的。因为尊重一切嘛,他是啥样,我都尊重,是不是这样?

 

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