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作佛时,十方众生,闻我名字,欢喜信乐,礼拜归命。以清净心,修菩萨行【觉航之舟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盖发心乃诸善中王持名是万行之首。缺此往生正因,虽行众善,则广而不专,博而未精,未契弥陀本愿,难于今生现证,故唯受人天礼敬而已。】。诸天世人,莫不致敬。若闻我名,寿终之后,生尊贵家【觉航之舟《大论》曰:“生刹利为有势力;生婆罗门家为有智慧;生居士家为大富。故能利益众生。”又《会疏》曰:“生下贱家,受世轻慢,利济不广。”是故闻名得福】,诸根无缺。常修殊胜梵行【觉航之舟念老:“梵行”。梵者,清净之义。梵行,清净无欲之行。断淫欲诸天,皆名为梵天。如梵天断淫欲之行,曰梵行。《法华嘉祥疏》曰:“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,别名断淫为梵行,故《大品》曰:‘淫欲障生梵天,何况菩提!’”以上皆以离欲为梵行,但另有深义,以证涅槃之万行为梵行。如《法华嘉祥疏》曰:“梵行之相者,梵名涅槃,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。行即万行,到大涅槃也。”又《大日经疏十七》曰:“梵谓涅槃。梵行谓修梵行者名。具大涅槃名为梵。”上二经疏,皆谓到大涅槃之行,为梵行。是则梵行之深义,不局限于持戒与断淫而已。今愿文曰“殊胜梵行”,应兼此二义。盖断除淫欲,礼佛念佛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轮之妙行也。一闻佛名,即具如是功德,足证佛号,名具万德。又闻名功德,微妙难思。如《尊胜陀罗尼经》曰:“诸飞鸟畜生,含灵之类,闻此陀罗尼,一经于耳,尽此一身,更不复受。”又《涅槃经》曰:“是大涅槃,亦复如是。若有众生,一经耳者,却后七劫,不堕恶趣。”一经于耳,尚具上述功德。何况经耳之后,兼能信受,其功更胜。一般经中闻字,不是但闻,义兼信受。是故闻名之人,今生纵不即能往生,来世亦必常修殊胜梵行也。】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二十五、天人礼敬愿。二十六、闻名得福【觉航之舟念老:本章三愿皆表闻名功德。上第十八愿十念必生,乃往生之正因,四十八愿之核心。第十九与第二十两愿,乃第十八之开广。第二十一愿,专指具有宿恶之众生,若能悔过,发菩提心,一心专念,亦皆得往生,不更恶道。第二十三愿,则专指妇女,闻名净信,发菩提心,求生净土,则命终转男,往生极乐。以上皆因闻名发心,得生净土,是为得益中之上者。今章则显其下者。盖众生根器不一,故闻名之信乐发心亦不一,或因大心未坚,或因信愿不深,或以持念不专,是以未能全契弥陀十念必生等大愿,故当世未能了脱生死,仅能获福于现在及来生,故获利未能如前之数愿也。】愿。二十七、修殊胜行愿。

我作佛时,国中无不善名。所有众生,生我国者,皆同一心,住于定聚【觉航之舟念老:三聚之说通于大小乘,其义不一。一者,(一)正定聚,必定证悟者。(二)邪定聚,毕竟不证悟者。(三)不定聚。介以上二者之中,盖有缘则证悟,无缘则不证悟也。二者,《会疏》曰:“定聚者,具云正定聚。亦言不退转。便是菩萨阿鞞跋致也。云何名正定。凡一切众生,虽根性万殊。以类聚之,不出三种。以必堕六趣为邪定。以升沉随缘为不定。以定至菩提为正定”。三者,据《起信论》,十信以前之凡夫,不信因果,为邪定。十住以上为正定。十信之人为不定性。】。永离热恼,心得清凉。所受快乐,犹如漏尽比丘【觉航之舟犹如漏尽比丘”。以喻受乐而无乐想。义寂名此为“受乐无染愿”;憬兴名之为“受乐无失愿”,皆是此意。】。若起想念,贪计身者,不取正觉。二十八、国无不善【觉航之舟念老: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愿,为摄彼土众生愿,表极乐国中众生之功德受用。右章具四愿,“国中无不善名”,是第二十八“国无不善愿”。“住于定聚”以上,是第二十九“住正定聚愿”。“犹如漏尽比丘”以上,是第三十“乐如漏尽愿”。最后“若起想念,贪计身者,不取正觉”,是第三十一“不贪计身愿”。

国无不善:龙树大士曰:“彼尊佛刹无恶名,亦无女人恶道怖,乃至无有诸趣恶知识。”】愿。二十九、住正定聚愿。三十、乐如漏尽愿。三十一、不贪计身愿【觉航之舟贪计身者。凡夫修行,多堕身见,身见乃见惑之首,见惑不断,则不能入圣流,势必常沦生死,欲出无期也。贪计身者,谓执有我身而贪著计度也。《会疏》曰:“于自身妄执,计爱憎违顺,是名贪计,是所谓我执也。”凡夫妄以自身为我,贪执计较,爱护倍至,顺则生爱,违则生嗔,种种分别贪著,举体堕于烦恼。《往生论》云:“远离我心,贪著自身,远离无安众生心;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。此三种法(应)远离以其障菩提心,应知。”盖谓贪执自身,无安众生心,供养恭敬自身心,此三者,皆障菩提心,故应远离。本经以发菩提心、一向专念为宗,若障菩提心,即不能往生。是故愿曰“若起想念,贪计身者,不取正觉。”】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