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0116《佛说般舟三昧经》学讲记10 劝助品第七 至诚品第八(9)——视师如佛
由 Fo8 | 6月 29, 2022 | 2022年发布, 公众号 |
视师如佛也一样,你其实在这个社会,你这辈子遇的因缘,哪个人做你师父,不是偶然的。你所能碰到的师父也不多,你就把每个师父当宝贝来供,当佛来敬,那你就一定能得佛的受用。然后呢,所有的佛菩萨的加持力都是通过师父,都是通过师父啊,应该这样讲,通过师父这个桥梁来发挥作用。
你的法因师而得,如果你充满了恭敬心,充满了珍贵心,当珍重想,你就会有很大的受用。如果你不珍贵他,你不恭敬他,那你就会得而复失,那很吃亏的。另外一个就是说绝对不能成就,绝对不能成就。
换句话说,只有一种情况能成就,你真正能成就。就是你确实遇到了一个善知识,真的是跟佛一样的善知识。这个其实是其次,只有在你把你所遇到的善知识当佛一样,你只有把他真正当佛,你真正把他当佛,你才能受佛的用。那是佛给我的,当然就受佛的用。那是牛给我的,当牛用了,对不对?佛给的当佛用了。是吧?你只有有这种受用的心,才会有这种受用。你没有这种受用的心,就不能真的起这个佛用。你有这种受用的心,你只有这个心地才能真正感应到那个真正的大善知识到你身边来。你没有这个心地,你以为你是谁呀?善知识欠你的,佛欠你的?你只有这个心地去相应善知识,才能感应道交到大善知识来帮你的忙,你才有这个果报。你没有这个心地,想有这个果报(是)不可能的事,你就没有这个果报。就善知识留你,都留不住,留你都留不住。
所以你要首先有这个心。当然,你有这个心地、有这个心的时候,你就有这种果报的时候,感应道交到大善知识来,栽培你、成就你,这个时候是一合相。然后呢,只有你找到了自己依止的善知识的时候,你才能真正做到心无挂碍、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。
因为什么呢?善知识真的是你的道具呀,这里有师父呢,你不去想了,师父叫我干啥,你就能落实到依教奉行。师父教你怎么办,你就怎么办。剩下只有一件事,就是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知道吧?否则的话,你就会想啊,疑惑心,一定会有疑惑心。这到底灵不灵?管事不管事?顶用不顶用?对还是不对?是还是非?对还是错?大还是小?强还是弱?你全来了。那个心就七上八下,不可能有定,不可能真的受用。所以这个是个修行的诀窍。这是讲的这个啊。
那么这个地方就讲什么呢?一样的道理啊,问题的重要在你往返四千里来听法,在于你来求法的一个心、听法的一个心、恭敬的一个心、渴求的一个心、要成就的一个心。
那不是过去还讲一个故事吗。次第请,你说次第请也是一样。那时候来请僧人了,最后所有的僧人都请完了,就剩一个小沙弥。结果一个大长者来请了,结果把沙弥请去了。请去以后,这个沙弥到那儿以后,人家问他这个那个,他啥也不敢讲,他啥也不懂不敢讲,(只是)“嗯、嗯”,人家说这是不言之教。他受用了,好,那个家伙一下证初果。让他上座,他又不坐,哎呀,这个人这么谦卑,都到了僧宝还这样谦卑等等,他又受用,人应该这样那样,他又证二果。然后呢,叫他最后讲话,讲开示吧,他不开示,他吓得,还开什么示啊?赶紧跑啊,就溜。呀!这人让我受这么大用,让我证二果了,人家还不开示,还这样谦虚,还当逃兵,还要逃跑,更得赶上去谢谢了,就追。这一追不要紧,他就得三果。追他,吓得满身冒汗,说话都说不出来了。这更不得了,这已经让我得三果了,他还这么谦卑,还冒汗,还这样扭扭捏捏,还这样干啥,最后他一下证四果。这完全是他自己心地的一种相应,知道吧?结果那个小沙弥被他追得也证了一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。这是与法相应,知道吧?
弟子:还有一个,在佛经里面就是,一个老比丘也是对法不太懂。也是去应供,人家居士说请师父开示,他也是无话可说,最后说苦啊苦啊。也是就因为这个苦,那个居士也都跟着证果。然后到后来他实在是如坐针毡,他也就是赶快跑回去了。居士就在后面追他,追回去。因为居士首先得道以后就跟他讲法,他也得道了。这个也是跟师父刚才讲的,也是视师如佛的一个例子。
师父:就说是你那个心求法,你只用这个心去和外边的相应,就无不是佛,就都成诸佛菩萨了,都会得佛的受用,那就都是佛的受用,所以这个是自己的心地的成就。你像视师如佛也一样,视师如佛是你视师如佛,当加大慈敬于师,常当敬重。是你这个心,圆满的心的一个成就。它是个修行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