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问题:我们有一位法师非常好,今天来给我讲,准备求往生,把一切都放下了。我说你有什么打算啊?他说宝峰寺是个好地方,我打算到宝峰寺去,不吃不喝,迎接往生。其心可嘉呀!发必死之心,发勇猛至精之心。大家随喜赞叹。怎么求往生,怎么去往生?这个主题我给大家讲一下。
那么第一个问题:究竟如何求往生?何为往生,何为极乐世界呢?没有诸苦,但受诸乐,是名极乐。也就是说,没有诸苦的时候,但受极乐的时候,是名极乐,就是极乐世界。我们有些老菩萨,在这里就达到了没有诸苦,但受诸乐的境界,开心的不得了,看什么人都开心。没有任何的烦恼,不再纠结于任何的五欲六尘,不再留恋,不再分别自己身体的状况,不管身体好、身体坏,没有任何的烦恼,远离诸苦。没有诸苦,身体变坏了也没有苦,身体要死了也没有苦。环境再不合自己的想——何况没有自己的想,只有至诚地接受。
当你具足至诚接受一切之心的时候,其实你们说,这个世界有没有真的东西可以妨碍你的念佛呢?你们说有没有?(众:没有。)有没有东西能妨碍你念佛啊?其实没有。你就是死了你还可以念哪!你们要看清楚、想清楚、觉照清楚,其实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影响你的念佛,可以必然影响你念佛,是你自己影响了自己。其实放下有什么关系呢?没有关系。就是这样。
拿我们的王LH来讲,经历坎坷,生了个孩子,两岁零三个月,家里人不放,你要念佛可以,抱着孩子去念。她至诚接受,真把孩子抱到寺院,抱着个男孩子,走了两夜一天哪!一分一秒都没有落下,没有断佛号,也没有昏沉。你看看,你只要生至诚接受,能不能念佛啊?念得比所有人念得都好,念得所有的时候都好。
所以你真正生至诚接受心的时候,其实可以断一切烦恼的。当你没有诸苦的时候,真的没有诸苦啊,那就但受诸乐,是名极乐,这是极乐的本义。那么如果你当下已经没有诸苦,但受诸乐,已经是名极乐,你往生了没有呀?当下往生,当下圆满。知道了吧?如果你是这样的心地,你留一天和留九百天,有没有分别呀?没有分别,你留下来一天和留九百天没有分别。你有病没病没有分别,你心里真的就已经没有了苦,没有了五欲六尘,一切都没有了。真的空了没有?空了。是不是空了?那个东西空了叫往生,那个东西没有空叫不叫往生呀?不叫往生。
你说我现在好了,我要断食断水把自己饿死拉倒。当然,这一份决心我们值得随喜赞叹,这个决心啊,能发这份心的人了不得。但是,如果是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之心、不想活之心去念这个佛,那就不恰当。因为,虽然你找了一个关房,待在那,不跟任何人打交道,你也不吃也不喝,你好像断绝了一切的外缘,断绝了一切的诸苦,其实你心里放下了苦没有啊?接受了没有呀?没有至诚接受,没有放下这个苦,你还是抱着这个苦去往生的。这样的话呢,即便往生了,心也没有开,意也没有解,没有完全心开意解,不是上上之策。
如果你能做到现在的心里就没有诸苦但受诸乐,你们说在我们这个僧团,只要你能生至诚接受之心,能不能做到但受诸乐呀?能不能做到?如果你但受诸乐没有诸苦,好不好啊?当下到极乐世界没有?你看不敢吭声,当下真的就是极乐世界。也就是说,这是我们定义的极乐世界啊,是方便说啊。
其实,这个苦跟你有关系没关系呀?跟你念佛有关系没关系呀?其实没有关系,是你生拉硬扯把它拉上关系。知道吧?住的苦也好,吃的苦也好,走的苦也好,人家说话言谈举止刺激你的苦也好,或者人家瞧不起你了,有尊有卑、有贵有贱也好,这些苦都是你自己揽过来的。是不是啊?如果你至诚接受了有没有关系呀?它能奈你何呀?连你一根头发丝都影响不到,烦恼由自生,都是我们自己生出来的。也就是说,你完全可以不受诸苦。可不可以做到不受诸苦呀?是我们自己的习气,自己的烦恼习气,受了诸苦,就不能受诸乐了。知道吧?如果我们做到不受诸苦但受诸乐,这就是修行。
大众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不会有啊?什么现象不会有啊?什么观点不会有啊?你要是一个烦恼虫,总会找到自己的烦恼。你要是一个极乐世界的人,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乐呀?你们都做极乐世界的人,不要做娑婆世界的罪恶凡夫,好不好?都是自己做的啊,是心是佛,即心即佛。你现在老不当佛,老要去受苦受难,老要去找麻烦、找烦恼。所以没有诸苦但受诸乐,是名极乐。
为什么让大家听法呢?就是要打开自己的心结。五浊恶世苦不苦?(众:苦。)苦不苦?苦。但是你如果认识到诸行无常,无常是常,大家本来就是这样,你能安住其中,大转法轮,大做佛事,对你而言,有没有苦啊?(众:没有。)极乐世界证到,娑婆世界正是你用功处。对不对?是不是用功处啊?正是好地方,正是用功处,正好成就你无染的金色的莲花。好不好啊?这就看你的心能不能转,你心转了,娑婆世界也能变成极乐;你心不转,你就成了天人,你还想下凡,所以关键在我们的心念。
那么我就是说要求往生,为什么要大家先学法?心开意解了,知道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,无常是常。你的儿子也好,你的姑娘也好,你的朋友也好,大众也好,虽然无始劫以来本为六亲眷属,互为兄弟姐妹,现在闹在一起,烦恼得不可开交,斗争得不可开交,苦恼得不可开交,都是我们自找的,本来就是这样。
那么我们说,人家骂着你,你能不能往生呀?其实你反过来一问,就问“你要不要往生?”解决不解决问题呀?你痛得不得了,大象腿痛了31天,我就直接问了,演H师就说我不干了,我不是这块材料,我不行般舟了。我就问他,你往生不往生了?“哎,我要往生。”我说你要往生,你现在不是已经不往生了吗?你不念佛了,凭什么往生呀?何为往生呀?往生是绝对的。就是说你要能做到绝对,才能往生。现在腿痛了,你就不念佛了,能往生吗?往生不了。那你说我以后腿会好的,那以后腿不好你就不往生了?你完全可能尽未来际腿一直痛啊。那么我问他,你尽未来际腿一直痛,一直大象腿,你还往生不往生?“那我得往生。”你一换个角度就知道,“我得往生”。你不换角度,你就说:“哎呀,我好苦、我好痛,我不是这块材料,我不是东西。”就整天接受负面能量的加持。你说“我要往生”,往生要不要克服困难呢?有没有困难可以不克服的?你一转换,就转过来了。知道吧?是这样子。
这个往生要做到任何条件、任何情形下我都能念佛。什么叫往生啊?任何情形、任何条件、任何状态下,你都能念佛,叫不叫往生啊?就叫往生。知道吧?你不要离开念佛去找往生,你不要把死当成往生,那么这个念头就错了。你把死当成往生,你一心求死,那你叫求死,不叫求往生。能够放下一切,能够抱定必死的信心,那么一心求往生是好的,但是着急往生的心是错的。
我们每一个人来都有自己的使命,你的使命没有完成不能往生。我现在反过来问一句,“还入娑婆度有情”,有没有你的份呀?你回来了怎么办?昏了怎么办?乘愿再来之人怎么办?示现同彼。乘愿再来的人不是示现佛、示现菩萨,整天放光啊,可不是这样。
放光能不能救人哪?根本是不能救人。如果能把人救了,释迦牟尼佛不干别的,整天放光、放光,就把你们全都给度了。不可能的事儿,是不是啊?所以释迦牟尼佛不主张神通救人,所以说放光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。
那么你回来以后一定是普通人的身份,你不要以为是佛菩萨的身份。一定是普通,就是跟大家一样,应化身跟大家一样。可不可能跟你一样啊?可不可能跟你一样?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。是不是啊?鼓励一下,好赖也是个化身,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。乘愿再来也无非你现在这个样子,示现同彼,跟大家一样,有喜怒哀乐,有忧愁、有烦恼。
就(我)像一样的,我也喜欢吃零食呀,我才知道这个零食怎么克服,告诉大家怎么过零食关。那我也喜欢瞌睡呀,我知道这瞌睡怎么不好,不好在哪儿,怎么度它,这才能够去度人。知道吧?示现同彼。
那么示现同彼,跟大家一样,而且示现同彼的人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啊?不知道。知道了就不是同彼了,就异彼了是吧?就跟别人不一样了。同彼就是不知道,稀里糊涂的,叫同彼。那么示现同彼来度众生,那你现在走了和到极乐世界有没有分别呀?(众:没有。)如果你的心不再分别,如果你的心没有诸苦但受诸乐,如果你的心不再去受苦,只想着受乐,有没有往生不往生的分别呀?(众:没有。)你们都往生了。走了还要回来,还忙乎啥?就当现在是开始忙乎好了,好不好?(众:好。)
我这句话呢,不是玩笑话,它有实证的意义。我们就问一个问题:你怎么确定你就不是乘愿再来的菩萨呢?你能不能确定啊?(众:不能。)不能确定,那就有信心了。鼓掌。
《无量寿经》上讲,此世界有七十亿菩萨摩诃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七十亿一生补处的大菩萨,中小菩萨不计其数,必定往生极乐世界。那你们说这七十亿大菩萨,一生补处啊,像观世音啊,大势至啊,是一生补处啊,不是中小菩萨啊。一生补处的大菩萨都要乘愿再来,你们中间有没有啊?(众:有。)有!这样一看,退一万步讲,你们有没有跟乘愿再来的菩萨们在一起呀?(众:有。)在一起!这很有劲呀!你和乘愿再来的菩萨们在一起,这多过瘾呀!其实干嘛老想那个不好的东西呢?你看,想想这个事,有没有信心,鼓不鼓舞啊?
那么其实来讲的话呢,要破除这个分别相,往生不往生的分别相。往生是你的心地往生,是你的心往生,是当下往生的事,不是说求着我把色壳子死了我就往生了,不是这个概念。就算你没有死,你如果是乘愿再来的菩萨的话,没有什么往生不往生的。知道吧?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心地的升华和心地的解脱,不在于要怎样怎样。
我讲过断食断水是很好的助行,但是可不是目标啊。你已经饿得皮包骨头了,你还要断食断水干什么?是不是啊?那就没有必要。断食断水是为了方便修行,不去厕所,不打插曲,不绕弯子。你已经可以不插曲、不绕弯子,已经做好了,那就没有必要,关键在于能够做到少欲知足。少欲知足是什么概念?你吃那么一点点东西正好维持你生命的需要,绝对不多吃,这叫少欲知足。现在我们的人都吃多了,都要少欲知足。
为什么要采取断食断水呀?因为你脑满肠肥了,吃得太多了,让你断食断水,是这样啊。你太贪心了,吃的太多了,晚上昏沉不断,所以让你断食断水来助行。因为你太贪了,所以搞一个绝的,让你断食断水,帮助你戒掉你的贪心,是这个意思,并不是说断食断水是目标。是这么一个意思啊。这是讲断食断水的问题。
往生呀,修行呀,是一个平常的心。当然发心要发勇猛心,要发金刚心,发不退的心,这个心地非常重要。但是这个心地,不能是三分钟的热度,不能经历不了考验。这个心首先要发大心能发出来,其次在逆境当中能够得到不断的锤炼,不断的坚固,这个才叫真实的发心。遇到逆境,我就不活了,就求死了,那个不叫发大心。这是讲的这个发心的问题。
那么真正成就你的那个心地是什么呢?是平常心、柔软心、和顺心,和相续不断的精进心。真正的精进是什么?是相续不断,绵绵不断的精进。真正的精进是什么?是水滴石穿式的精进,是落实在平常当中的精进。这个叫真正的精进,叫什么呢?常精进。
《阿弥陀经》讲菩萨出场的时候讲什么?说文殊师利法王子,阿逸多菩萨,乾陀诃提菩萨,常精进菩萨。那就是说,不休息,乾陀诃提叫不休息,不休息菩萨,常精进菩萨。就是说真正的精进是要常精进,就是说在行住坐卧,每一个角落、每一个地方,都能体现你的精进。比方说坐在这儿体现你的精进,你歪七歪八的,就不是常精进,能端心正念的就是常精进。端心正念的人,你坐在这的时候,能收腹,腰能直,身体能端正。能端正还不说,还能升起来,这个劲拿捏着。这个事情能相续不断,这就是精进啊。
我前一段给大家讲腰精进,这个腰要精进。你们平常腰都不精进,这腰一精进,全身端正了没有呀?全身活了没有呀?全身就往生了。你这个腰能端心正念,这个全身就往生了。你这个腰一歪,你看看,还有是处没有了?腰一歪,身体必然歪,腰一歪,上下必然放分家,你就必然劳累,必然懈怠,必然各种不平衡的状态就产生了,所以腰要精进。
腰怎么精进呢?要把腰拔正了、拔直了。其实你会不会腰精进,会不会呀?没有不会的吧?有没有不会用腰的?说我这腰不会用,那都会用。知道吧?那么问题在哪?常精进,严格要求自己。哎呀,这个腰要能常精进太殊胜了,你往那一坐,只要你能腰在保持精进的状态,随便一坐,几个小时都可以,根本不需要睡觉,而且常在定中。所以腰精进非常重要。
这个精进是常精进,没人的时候你更显得精进,你情绪低沉、烦恼显现的时候能保持精进;受到外缘闲言碎语的时候,没有疑惑心,保持自己的精进,这叫常精进,这个精进根是最根本的。也就是说人和人的不同,就在这一点上的不同,不在别处。常精进的人哪,能够体现出一种勇猛精进,在闭关活动当中表现得尤其出色。
那么般舟好在哪里呢?因为我们的罪恶习气太多了、太重了、太深了,一项一项改,来得及来不及啊?一样一样改,来得及来不及啊?来不及。补了东边的西边漏,补了西边的上边漏了,上边不漏下边漏了,反正是左漏、右漏、前漏、后漏都在漏,前边补后边漏,它永远没完没了。它永远没完没了,所以只能来个狠的,“叭叽”给你闭关,吃管住了,上厕所也管了,然后睡觉也给管了,行法也管了,全部管住了,无漏的修行。那么我们这个般舟能成就无漏心,无漏之心。
成功在于无漏,我们很多修行都是有漏的,都是有条件的。演勇师,你来了,我说挺好,我说演勇、演勇,够勇猛,回来就来勇猛来了。如果你不回去,就精进了。(弟子:明相了回去。)哦,明相了,回去。你明相了就回去,你看,你还给自己有理由,明相回去干啥?(弟子:三衣没带)回去搞衣钵去了,那也不错啊。那么你这个衣的相没带在身上,在不在你心里边?(弟子:在相上先做一做)在相上做一做,衣钵在你的心里边,不在外边,在你的心里边。这关键时刻啊,能够做得再好一点、再圆满一点、再精进一点,这个非常重要。(弟子:感恩师父。)阿弥陀佛。我们演勇师做得很细致啊,开车开得非常棒,念佛念得也非常好。这个细节上能够再进一步、再进一步,那就不退转了,想退也退不了。
你说你坐在那比躺着舒服,你还会不会躺呀?不会躺了。你站着比坐着舒服,你还会不会坐?就不坐了。真是这样。最近你们没来我一直给大家讲,我这个观点逐渐会被更多的人接受。
什么叫休息呀?般舟行(是)最好的休息。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休息呀?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放下。没有放下,能不能休息好啊?睡觉都做恶梦,是不是呀?一直想不动了,想累了,就睡了。人虽然睡了,里边在不在转,在不在动啊?还在转,还在动,还在斗,还在纠结,还在烦恼。是不是?就是放不下呀!
其实呢,我们人错就错在哪儿?是众生。众生就是生出很多想法叫众生,我方便讲啊。然后你生出的想法都会去追它,然后你追这个想法的时候,你已经做到了一心不乱。你一直追它,你们烦恼一直追,习气一直追,一直跟着它。跟到什么程度?跟到近乎一心不乱的程度。只不过你是一个什么呢?你是一个飘忽不定的人,一会儿追这个,一会儿追那个,总有一样让你去追,总有一样让你去烦。你是众生嘛,就想出很多的念头,追很多的东西,不是追一个东西。什么叫不是众生呢?就追一样东西,追阿弥陀佛。
你想想看,杞人忧天,他能把“忧天”的这种情绪念到一心不乱。有没有念到一心不乱?自己都给念死了。你们年轻的时候,在那个青春期的时候,念男人、念女人有没有念到一心不乱?差不多,是不是?别不好意思,是不是?其实也就是说我们的人具足了一心不乱的能力。有没有具足啊?真具足了。你看你念烦恼的时候烦不烦啊?坐着烦,站起来烦,走着烦,到哪都烦,躺着也烦,烦得自己都不想活了。你看这个烦恼的程度高不高啊?是不是一心不乱?如果你把这个能力能放在……就是说人具足这个能力。你把那个烦恼能放下来,因为一直不肯放下,放不下。放下了叫休息,放不下,休息有没有啊?叫休而不息。放下了叫什么?不休而息。你放下了,不休息也休息了;放不下,躺在那儿还在做梦,还做恶梦,还吓醒。那么你们想想,你们踏般舟、喊号子的时候,有没有放下?(弟子:放下了)这是最简单的放下的方法。
很多老太太,念佛的,哎呀,师父好奇怪呀,我一辈子放不下的东西,我怎么念了三天四夜全放下了?为什么?因为她一辈子都没有放下过。这三天四夜念佛,不得已把那个东西放下了,一放下了就不想拣起来了。是不是这样?我们小的时候写信也一样,老是憋着写,等等再写、等等再写,最后憋不住了,一写写得还挺好。其实真正做起来没有那么难,难就难在我们的心。所以放下才是修行,而我们这个法门最独特的地方,创造了一种最简便的、最有效的放下的方法。
当下放下“阿-弥-陀-佛”。我讲这个步法,你们想想看,给你把活儿安排满了没有?步法、脚、呼吸、手、身上、腿、膝盖,哪个地方都给你安排活了,你已经顾不上忙乎别的事儿了。而这个呢,只要一动,世间的事情自然就放下了。那你想想看,放下就是最好的休息!放下就是最好的休息!我念佛的时候就自然放下,我已经休息了,当下就休息了。“阿-弥-陀-佛”,悠哉悠哉的,不慌不忙、不紧张,当下我就休息了。放下是最好的休息,第一。
第二,我这个呼吸你看,“阿-弥-陀-佛”,这个呼吸有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呀?最和顺的、最圆满的、最自然的、最无想无欲无求的、放松的状态。呼吸是生命的一个标志呀。何为生命呀?呼吸。没有呼吸有没有生命啊?把身体的上下、里里外外、细胞毛孔全部贯穿起来,靠什么?靠呼吸。呼吸能从容不迫了,这个就能有了,所以呼吸的正常运行就是最好的休息。你躺在那儿,呼吸好不好啊?坐在那儿呼吸好不好啊?都没有走般舟好。对不对?“阿-弥-陀-佛”。而且呢,这个呼吸我强调喊出来,声音要出来。声音出来带动呼吸,把整个呼吸达到一种一合相的、最佳的、自然的一个状态。那声音要出来,你不出来,这个呼吸还是死的,出来了就成活的了。所以你说我们这个呼吸方式好不好?是不是休息呀?第二点,深层次的。
第三点,你说我们这个呼吸过程,放下过程,每一秒钟都有阿弥陀佛,都有般舟圣众的加持力,而且这种加持力在相续不断、相续不断、相续不断。好不好呀?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?不敢吭声。(众:没有。)不会不让你睡觉的!一说这个,也认了这个账了,念佛是最好的休息,以后不让睡觉了。这个是佛力加持的最好的一个过程,最相续不断的过程,最不偷懒的过程,最有效的过程。
再其次,你看看,念佛当下,“阿-弥-陀-佛”,负能量出去了没有啊?(众:出去了。)负能量出去,正能量聚集,这个细胞单元、这个活动单元最佳的状态,随时吐故纳新。休息好不好啊?你睡在那,“阿-呼”,这能行吗?这不行的,是不是?所以讲,般舟念佛是最好的休息。而且,当你作意自然的时候——你们现在为什么修行不好,修行的功德力出不来?是因为你做不到自然。你看,我现在特别强调,作意的自然法则,你看“阿-弥-陀-佛”,是不是很正常化,很自然,是不是啊?不是需要,“阿!弥!陀!佛!”这个作意太重了嘛,你不自然嘛,是不是?那天我们找一个上级领导,一个会长跑过来了,我们大德教他在那边,“阿弥”。哎呀,这个好呀,他说我动了两分钟,血压不高了,挺好的,他说就是有点儿累,太累了。他不累才怪了,你干嘛抬那么高啊?对不对?抬高了当然就累了,是不是?抬高了累了。不用抬这么高,你就呼吸提起来,“阿”就可以了嘛,“阿,阿”就可以了。不需要“阿!”那就多余了。知道吧?你能做到自然而然了,也游刃有余了。
我尤其是昨天晚上给你们讲了由小到大的法则。由小到大法则,念佛的时候别着急,开始就慢慢念,小点声念。念着念着自己把自己念高了,那就不累了,就不知道累了。是这样,不强迫自己。跟这个声音非常好,跟这个声音你随时想高就高,随时想低就低,只要跟对节奏就行了。想不唱,马上歇一口气,是不是没有任何负担?永远沉浸在佛号的光明当中,它就好啊,解脱了自己了。你要不放这个,你一不唱,断掉了,它这永远不断,所以跟佛号是非常好的一个修行的方法,非常好的一个修行的方法。
所以,这就讲啊,你作意自然了,这里面掌握这个度呀,必须自己掌握好,作意自然了就不困不累,有活力,充满活力。充满活力不是最大活力,明白了吧?就是说你只要充满活力,在活力的状态当中,这个提起来的动作非常重要,呼吸一提起来,生命就有活力了。你看,这个人呢,一个是拖尸鬼,拖着尸体走,宣化上人讲众生都是拖尸鬼,地球引力嘛,拖尸鬼。你拖着尸体走,你那个劲就老是懒得往起升。懒得往起升必然怎么样啊?随顺“堕”。明白了吧?随顺堕,你能不能有活力呀?所以生命的活力在哪里?生命的活力在于提起,在于轻轻地提起来。知道吧?
所以我说燃灯寺的台阶就是来成就你们要提起来,把气提起来,不提起来你累。要跟节奏,跟上节奏提起来,你们就如履平地。跟不上节奏提不起来,那你就苦吧。逼着你们,逼着让你们把气提起来。一提起来,诶,是不是啊?走路也好看,走路也不累,上楼梯不累,下楼梯也不累。气要提起来,心不要急,燃灯寺的台阶成就你不急不躁之心。
修行啊,最大的敌人是急躁,你只有不急不躁的人,才破时间相,破了时间相的人才有平常心、平和心。平常心、平和心的人,又不失常精进的人,才是最能成就的人。这是成功的关键。成功的关键不是一鎯头,“我豁出去了,我今天晚上不出去,死了。”这是一锤子买卖,这不行啊,这不行的。所以我讲这个念佛,般舟念佛就是最好的休息,当下休息。这是讲常精进,关键在于常精进,关键在这里。
所以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你呀就不着急往生了,你就不求而求,求而无求。你虽然不求往生,但是你已经往生了。(保持)一个平常心。是这样一个情况。这样的话呢,你看外边都没有分别,看任何人、看任何环境都没有分别心了,都能至诚接受,“加平等,于一切”,平等心,没有分别心。任外边世界五浊恶世、五欲六尘,任何风云变幻,对你来讲都是过眼烟云,没有关系,本来如此嘛。好一点儿又怎么样?坏一点儿又怎么样?不能妨碍我的清净心。我心如如不动,你虽然没成如来,你已经有了如来之定,如来之定心。所以要成就这个不急不躁之心非常重要。
你一个不急不躁、平常心、常精进心,你外面的东西对你来讲,看与不看没有分别,辨与不辨没有分别,好与坏、善与恶没有分别,长与短没有分别。你只管安住当下,一心用功。安住当下,就对当下不加选择才叫安住,如果选择就不叫安住了。安住当下,对当下不加选择,然后一心念佛。你要知道,其实它影响不到你的心,一心念佛。而且这个念佛又没有急躁心,你念着佛,就能自致成佛。
这个《般舟三昧经》里面第27页还是第几页讲,念佛一日一夜,就能自致阿惟越致。27页中间这一行,“书学诵持,守之一日一夜,其福不可计,自致得阿惟越致,所愿者得。”一日一夜就能自致阿惟越致,这是佛说的啊,信不信啊?那你就念呗。这是佛给你授记了,你是阿惟越致,好不好啊?掌声啊!念一日一夜就阿惟越致菩萨呀,那你说你能成为阿惟越致,早五年晚五年,早五十年晚五十年,有没有关系呀?(众:没有)那你急啥呀?是不是啊?不要着急去死,也不要厌恶活着,不要烦恼。自致阿惟越致,那还有啥担心呢?念着这声佛号,自得心开,自致成佛,多好呀!啥也不想了,啥也不管了,就念呗!谁怕谁?是不是这样?你看,你的心定了,你的心稳了,心不急不躁了,柔软了,和顺了,无生了,常精进了,不休息了,好不好哇?不是往生也是往生啊。太好了,来,鼓个掌。
那么我们这是回答第一个问题,如何、怎么样求往生,怎样修行。
那么首先你这个心开意解了,我就接着来讲啊,告诉大家非常重要的问题,基本功非常重要。这个基本功,我老打的一个比方,现在再重复一遍。王羲之,书圣,写字啊,用的基本功多不多?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多。把那个水潭,洗毛笔的洗砚都给洗黑了,练字。那么这是王羲之体验的多在这儿,我们的多体验在哪儿?练基本功的时候不练,然后每次写字,我们都拼命写,多写上一会儿,多拼上一命。结果字写好看了没有啊?一辈子都没写好看。那你每次写字,我问你,你比王羲之少用力了吗?有没有少用啊,都多用力了。我们一辈子都多用力,一辈子都不得受用,一辈子都写不好字,亏不亏呀?要害在哪里呀?基本功,搞定它。好不好呀?我仔细观察你们所有的人,所有闭关的情况,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基本功上。所以讲,一定要把你们的基本功给调出来。
欣喜的是,我看大家真的进入角色很快呀,这几天调整一下以后我一看,开始的时候我老是犯愁,我说哎呀,教了这么久都没提高,步法都不对,百分之八十九十都不对。哎呀,怎么搞呀?这反复说反复说,终于说得可能感动了天地了。现在大家都走好了,至少百分之七八十都走好了。我一看这个很高兴,嗯,不错,一看,也不错。开始的时候,我就想记不错的,后来我看那个不错就想记下来,我说这不对,都不错的怎么办呢?我得挑点毛病。找了那个最不错的,很多人很快就提高了。现在走得都非常好,关键走得好以后都不困不累了。困和累的原因在哪里?那些不太认真的、不具足认真的人,也就是说,不具足认真的人,他会出问题。
我今天点一个人,圆L法师。圆L法师个头大,块头大,嗓门足。可是呢,我就发现,你们这里面,这个姿势念佛的人,最多就是他。那这个什么心态啊?嘴也不张,就是这样。这是个态度问题,他会唱,他有嗓子,他也会念,他也有功夫。知道吧?这是个态度问题,不是个功夫问题,态度端正了,就好了。
见K师呢,在吧?在这儿啊。我昨天特意看了见K师,我就讲基本功啊。见K师到前边来,或者你站起来就可以。她这个特点是什么特点呢?这两天我观察一下她,非常不错。一个平时每天十分钟喝一次水的人,能够在这儿待着不出去喝水,能够不出念佛堂,而且一个学禅宗,习惯打坐的人能够在这儿坚持不懈,确实还是值得赞叹。鼓个掌,好不好?
她呢,嗓音好,那么你就两个问题。第一个问题,你行法的时候,你脚没提起来。你说你没提起来,你也提起来了,但实际来讲,你是没有提起来的。这个脚啊,提起来不在于提多高。知道吧?我特别就观察,观察你的腹部,气有没有收的动作,知道吧?气不收的人,他的气是顶着走的,我不是说你啊,这个气不收的人,他是顶着走的。膝盖是有点弯的,身体是弓形的。她就是这样走(师父模仿)“阿-弥-陀-佛”,就是这样啊。那么还有一个,你头要往上领,气要往起收,但是这样提这么大的劲不用,就有个收的动作就可以了。气要往起收,头要往起领,脚要往起轻轻踮一下。你看“阿-”。
落下去的时候画龙点睛,最点睛的是什么?就是这个脚呀,这个脚,就是落下去的那个瞬间发力,叫“慢中带快”。你们很多人注意,见K师特别注意这个动作。提起来是慢的,提起来落下去都是慢的,这个慢才能符合平常心、柔软心,才能得定。如果你是“阿-弥-陀-佛”,提起来快落下去也快,你必然是急躁心,就不能得定啊。所以只能提起来慢,“阿-弥-陀-佛”,这样身心才能相合。知道吧?你们很多人提起来得快,落下去太快,失去平衡的,所以节奏就往前赶。慢中带快是什么呢?你落下去的这个瞬间,在地面落下瞬间的时候,四两拨千斤,附带着打一下。脚板都不用用力,不用脚板用力,也不用腿用力,就把这个重力借力打一下。“阿-”放松啊,“阿-”就这个地方。你看“阿-弥-陀-佛”,你看,三立。头不要这样,这个头不动,就这个往上顶才能顶上去,对不对?所以头要往起稍微领一下。呼吸呢,往起带一下。你看,呼吸往起一带,脚轻轻一踮就起来了。这踮也不需要踮多高,只是把身体踮起来就可以了。自然而然,知道吧?不需要“阿-”,这就太作意重了。身体就这样,轻轻地,能带起来就可以。
带起来,但是画龙点睛在哪里?落下去的瞬间要有速度,慢中带快、轻中带重,慢中带快、轻中带重。在落到地面的瞬间,你看是这样,落到瞬间的时候“阿–弥-陀-佛”,不是“阿-弥-陀-佛”(演示错误动作),不是这样。那么所以这个画龙点睛,你只有在这个接触地面的时候,四两拨千斤,顺带着,就把身体五脏六腑、里里外外就共振了,这个内外的力量就调动起来了。把这个节点踩对了,和法界的力量就连为一体了,入法界流,汇法界海,和法界力量共振。你看“阿-”,它这个共鸣共振非常重要。所以画龙点睛是落下去的时候,不是轻的“阿-弥-陀-佛”(演示错误动作),这就没有共振的力量,而且是个拿捏的,它就降落伞一样,到这儿还控制它不让下去,那种感觉。所以这个踏下去的动作非常重要。“阿-弥-”。但是呢,叫轻中带重,重中为什么要带轻呢?不是说要重了,就死命的“阿”,这就重中带重了。重中带轻,有那么一点重的意思就行了。明白了没有?所以它就毫不作意、毫不着意,“阿-弥-陀-佛”,这就很简单啊。这是一个。
第二个,你们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把嗓子忘掉。我仔细听,你是嗓子在喊,一定要用丹田气。但是呢,人是有惰性,有懒的,他能嗓子对付的,他就不用丹田气。“阿弥陀佛”(嗓子唱),他不用“阿弥陀佛”(丹田唱),不会这样唱。人是有习性的,你再声音不大响,“阿-弥-陀-佛”(低声唱),没感觉。
声音,它要能把身体的内外共振、共鸣共振都带起来,才能起到目的,不是把它喊出来。“阿弥陀佛”这个嗓子喊,不是喊出声音,要能共振出声音出来。
所以这个时候呢,开关在哪里?你们掌握一下,开关在脚,这个画龙点睛又在脚上了。这个脚一踏下去,开关就响了啊,这开关一打,开关“啵”就开了“阿”,就是丹田音。你们不信试试看,只要你脚跺的时候发音就是丹田音。要有个共振,懂吧?踩上去,那个节点共振,“阿”。但是如果不在一起,“阿、阿”,在前边在后边,它就没有那个一合相的声音。在里边,“阿”,这个声音就厚,就有穿透力,还不累。知道吧?所以这个声音,要把它踩出来,“阿弥陀佛”。如果你是这样的话呢,越念越上瘾。你这个呼吸顺畅以后啊,你念两声身上就会冒汗,它气息通畅。这一点也是小气功,当然不说讲气功啊,佛陀不是讲禅息吗?讲安那般那息,不呼不吸,等等这些东西也是一种。
所以这个特别注意,脚是开关,把声音踩出来,又不累。然后呢,把嗓子忘掉,把声音忘掉,或者方便说你是在做呼吸运动,不是在唱歌,不是在唱佛。明白了吧?唱佛,不完整的,只有把这呼吸运动,“阿弥陀佛”。而且要不用大音,大音了,造作了,就累了。知道吧?就是这个声音,不大不小的声音,自己琢磨。足够大,把身体的活力调动起来;足够自然,不需要作意,不需要费劲,当体完成。“阿弥陀佛”,它是这样,不作意的,不费劲的,很轻松的。我还是讲那句话,念佛啊,不是要踮着脚够一个东西,拼了命才能够着,那个持久不了。伸手就能拿到,这才能持久。你看,“阿弥陀佛”(正常音量)你就可以拿到,不用“阿弥陀佛”(大声地)那就伸大手来够,那会累的。这两个结合起来。
所以要纠正你们每一个人的动作。当你这个动作都具足了,都对了,然后还要纠正你的态度,不能像这样,要不就这样,这是个态度问题,要把那个常精进力调动出来。尤其我讲,腰的力量你要会用上,念般舟的时候,腰的力量很重要,腰始终起一个端心正念的作用。“阿”,你自己体会啊,这腰说不出来,你也看不见,只能讲端心正念。你把腰的作用,“阿弥”腰是活力的根源,你把腰能端心正念用好了,很快身上是热乎乎的。腰的动作你用不好,这个身心就不平衡,所以腰这个动作非常重要。这个腰要是正确了,身体基本上都正确了。打乒乓球也一样,会用腰,打起来就对了。不会用腰,就变成这样的动作了。
要矫正你们每一个人的动作,端正你们每一个人的心态。把你这个动作,基本功都弄对了,然后让你念出来了,真正地往那儿一念,念上个十七八个小时都可以不动地方;一念,念个三天四夜都不出去,功夫自然达成一片,错不了,乱不了。那个时候放你出去闭关,或者放你出去带众,咋弄咋是。所以基本功要调对了。
那么基本功对了是怎样呢?就是你能够做到,步法,你能自己走对,能教别人走对,你能自己走下来三天四夜,能把别人带出来三天四夜。我们是实修实证的功夫,实修实证达到这个水平了,出去就没有障碍了。
那么这是讲的这个,你们闭关之前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的工作:心态的准备,基本功的准备和功德力的储备,然后呢,尤其是还有包括消除业障的准备。你如果经过我这样一个训练过程之后,你的业障基本上差不多了,不会有业障。有业障来,随时随地可以消化掉。这个时候你才能进入深入闭关的状态,不会有违缘,不会有克服不了的障碍。否则的话,有的人宣布闭六年,搞了三年就跑出来了。问他为什么跑出来呀?“不行啊!再不出来我要死了,我人都没了怎么办?”业障现前了,知道吧?是这样。人都死了也不能出来,人死了心是圆满的;出来了,心是半死不活的。人是活的,心是半死不活的。是这样,这心法非常重要。
其实啊,真正的成就是一气呵成,真正的成功是所有的成功。般舟的特点,就是给你来个一勺烩,无漏的修行。既然我们投身般舟,就要真的能够“散骨消髓,炽然身心”,“干竭肌肤,散骨消髓,炽然身心”,就真的要这样。如果没有这个心理的准备,你就做不到无漏的修行。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,准备付出一切的努力,准备“干竭肌肤,散骨消髓,炽然身心,苦行不息”,要有这种心理准备。
然后,要准备,来了一趟别白来,环境恶劣的关也过了,不睡觉的关也过了,常精进的关也过了,不说是非的关也过了,什么关都过了,要来就来个大的,就来个绝的。这个心理的准备非常重要,这样就没有怨言。
还有一个呢,把自己的期盼打掉,不要把自己的知见带进来。你认为道场应该这样的,念佛应该这个样的,人们修行应该那样的,全是你烦恼的根源。是不是呀?因为一切你的知见都来自于你的经验,都来自于你片面的假想的经验。这个片面的假想的经验就是你自己的哈哈镜,你拿这个哈哈镜来照道场、来照别人,最终自己怎么样?烦恼重重。
所以不看是非,不见长短,不说好恶,一心修行。刚才讲了嘛,不受诸苦啊,不要去找苦吃,不要找罪受,不要找是非窝,不管那个只管受用。你来这儿来了一趟,你还不来受用吗?受用了怎么样?你看人家念佛,你朝精进的人看齐,不要朝不精进的人看齐。有问题是正常的,不要影响你的心。影响了你的心就是你不正常,不是别人不正常。是不是?这几百个人在一起,对你来讲,一定有不正常的,因为各种各样的业态都有,一定有你不习惯的、不适应的、特别讨厌的。但是如果你见了那个东西,你入进去了,那就是你错了。所以不看是非,不见长短,不做测度,不去评判,不去管,对修行非常重要。
然后呢,一门心思瞅准机会,训练。你看晚上,我们至少有八九小时的相续不断念佛的训练;白天有步法中心来纠正你的步法;有护法中心,你愿意学护法可以培训护法。然后师父这段时间,白天还经常有答疑的时间,也可以提问。这样的话呢,这是一个完整的组合。还讲《般舟三昧经》。那么这就是说,学和修能够相辅相成。
那只要把那个心态调整过来,能够至诚接受一切的困难,能够不管一切的困难只管受用,你就能得大受用,就能得大自在。而且你经历的考验越大、越多,你就越没有白来。是不是这样?所以大家要有克服困难的心,哪怕是地狱,十八层地狱都可以住,只为念佛故,只为勇猛精进故。好不好?阿弥陀佛!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