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,再其次啊。念佛念得好的人,感应强不强烈?如果你重视感应,老想求加持,有的人就说了:“师父,我……”我因为知道他想求加持,他因为感应的心比较强,我就不给他这个机会。“师父,加持一下。来、来、来,灌顶!”我说“去!一边待着去。”不培养你这个惰性,不培养你这个德性,我能灌也不给你灌。为什么?只能增加你的贪心,增加你的歪心,没有用。然后就又仇恨了,“你看,这师父给别人灌,就不给我灌。”你说麻不麻烦啊?你老求灌顶,还给别人讲:“师父原来给我灌顶的时候,一股热流‘嗖、嗖、嗖、嗖、嗖、嗖、嗖’,哇,真好,感觉。”师父一灌顶就开始找感觉。找不找感觉呀?找感觉没找着,没找着生什么心啊?生嗔恨心,生怨恨心,这师父对自己不咋地,太不咋地。
你想想看啊,你这么重视感受,这么重视加持,心对不对?老想自己突破,老着急往前跑,老要证明自己,老要给师父证明自己多么的能耐、多么的不可思议、多么的进步,这个妄心可不可怕?所以你们记住啊,这是表法,要归于简单。简单念、直接念好不好啊?这是最大的神通。你找感受,今天在这儿度众生,明天在那儿度众生,带着这个度众生,还要带着别人到地狱里去受苦,还要搞超拔……这些种种的东西呀,你想想看,在不在道上啊?出不出偏差呀?我们这位大德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你们说到哪去呀?到魔道去。
“啊?那行了!我什么都不管了!出家”!这么个口气,这样出家,有用没用?你现在不出家还好,在家里整事,出了家在道场整事。哇,你说可不可怕?这个嗔恨心不改、不平复,能不能解决问题呀?(众:不能)你看看,这一念退心可不可怕?本来行法行得很好,念佛念得很好,这一念退心退下来,你说可不可怕?身体变得这么糟糕,家庭变得矛盾重重,斗争纷纷,自己冒火,说不好听的都想杀人。如果心还不能落到实处,落到实地,还是要强烈地表现自己、辩别自己、表白自己,还在生活在那个虚无缥缈、梦幻的状态,不能老实认识自己的错误,不能忏悔自己的业障,疾病能不能消除啊?环境能不能改变呀?你不想杀孩子,孩子都想来杀你。为什么知道吧?都是这个心的感召。罪从心起将心忏哪,根在哪儿?在自己的心啊。自己不改行不行?(众:不行)
所以就讲啊,你每天说话的时候,要调整自己的心态,要友善,要爱,不要急,不要恨,不要埋怨,不要怨恨,不要怪别人。怨恨别人啊,嫉妒别人啊,心态不平衡啊,这样的心态来说话,造不造业?造大业了。是不是这样?
所以首先要怎么样?自己要落地,认识到自己就是个凡夫,你行法能力再好再会念佛,你心态不好还是个凡夫!是不是个凡夫啊?是个罪业凡夫。
所以我就第一句话讲啊:不要对自己自视过高。哪怕你有周公之才,如果你德行不够,心地的德行不够,刚才这个心地德行够不够啊?(众:不够)余者不足道也。足不足道啊?如果用你,这就用坏掉了。
大家都知道赵括。赵括谈兵厉害不厉害呀?那比廉颇厉害多了。可是赵括带兵怎么样?我很惭愧,这是我们赵国的人,我们邯郸在战国七雄(里)还是蛮厉害的。就这一战,长平之战,一战,损失了几十万个男丁,都被杀了。一个国家,战国的时候,几十万个男壮丁给杀了,这个国家还有没有实力了?彻底衰败了。这就是纸上谈兵的危害,这就是贡高我慢的危害,这就是不接地气的危害呀。危害大不大?你看看,赵括,纸上谈兵啊,不接地气呀,不着实际呀。明白了没有?
一个人犯再大的错,不要紧,再深的业障也不要紧,你死了更好,只要你念佛那就更好。不念佛能不能好啊?那都是不好。“我都想马上结束自己的生命!”到哪去呀?你嗔恨心,你不到地狱谁到地狱去呀?你到了地狱也是个恶鬼恶魔,你心不平啊。会不会啊?心不平,生的事多不多?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?把自己的心平复下来。明白了没有?
一个人犯多大的错不要紧,要检讨自己。不检讨自己,出不出事啊?不忏悔业障就毒发身亡!所以我说啊,你赶紧忏悔业障,赶紧忏悔业障。我这点到病根了啊。嫉妒心、嗔恨心,你挖挖自己的嫉妒心的根!你能忏悔得痛哭流涕,不应该恨别人,你就解脱了。当你恨别人的时候,你给这个世界是什么?
我们这儿有些大德眼睛很毒啊,他说:“我看你看师父的眼光就是毒火,你的毒火都能把师父给烧死喽”满腔的怒火呀,可不可怕?不认账没有用啊。这是关键时刻,要治病救人。不舒服,但是如果你真老实了,药到病除;不老实,就把自己烧死啊。所以释迦佛讲什么呢?仇恨就像掌心点火,我们总想把这个火扔给别人把别人烧死,结果首先烧死的是谁?根本就扔不到别人那里去。是不是这样?
调整心态很重要,如果你的心态不调整,没得救。记住了没有?为什么呢?说句老实话,咱们这人太多了,我不可能一个一个去哄,哄的时间没有。哄能解决问题吗?越哄越完蛋。问题的根在哪?我就说白了,就是这样子啊。所以这就是一剂苦药,一剂良药。
好,我们共同回向:有类似状况的人,坚固道心不要退转。然后检讨自己的错误,不要有面子,不要有虚荣心,不要强词夺理,不要辨别、辩解。认真地认识自己的错误,挖自己的思想的根源,心里的根源,落实到改自己、当下改自己、简单改自己。好不好?
摘自《念佛要归于简 归于老实 坚固道心不退转》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