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父:发心,其实关键在我们的心。你比如说上台分享,如果你是一个老实心,不是一个张扬自己的心,人心贵在老实,贵在真诚、至诚。一个至诚的心、真诚的心,大家都会感受得到。任何语言、任何行为,都是你心地的一个真实的反应,所以关键是自己的心。如果你是真正为大众,大众都会感受得到。

发心,今天演严(音)师分享的时候讲过,只要发了成就大众的心,立竿见影见到效果。还有啊,真正的发心是发心对自己严、对自己细、对自己狠,真正做得到那十个方面,这叫真正的发心。发心自己念好、踏好、通宵好,这是真正的发心。如果没有这个基础,别的都是辅助的。所谓“皮之不存,毛将附焉?”你这根本不存在,别的都是枝节问题。

什么叫无生法忍?我以前讲过。我不赞成大家去抠很多概念,想很多问题。我也不赞成你们去看很多的书,读很多的经典,增长很多的知见,所以我讲法的时候从来都是大白话,大白话。有的居士,有的大德确实能听得懂,为师父叫冤。出去了一趟,听了很多课才知道,噢,师父这个法里早就讲了。

那么我叫你们直接受用,简单受用,当下受用,安住受用,相续受用,不断受用,持久受用,自得心开,自致成佛,我们讲的受用是这样。讲的心法,简单、直接、当下、安住、不急不躁,更加不缓。

我又讲到有张有弛,一张一弛谓之道。我告诉大家有张有弛不对,有张有弛偏在“张”的这一方,张而不断。就像这个琴弦,琴弦哪,调这个琴弦,张而不断,偏在张这一方。不急不躁,更加不缓,急和缓不是在中间,让你偏在急的这一方,急而不躁。

那么修行过程当中,绝对难以避免放逸、懈怠、懒惰、散乱的现象,所以我提出来告诉大家,微微放。就微小的微,不是一个微,是俩微,微微放。微微放而不逸,微微懈而不怠,微微懒而不惰,微微散而不乱。你们为什么会有放逸、懈怠、懒惰、散乱的毛病?是因为没有做到微微放。这一放就不可收拾,就逸了;这一懈就怠了,一懒就惰了,一散就乱了,因为你有贪心。

刚才讲日常生活的修行,比方说你把被子折整齐,这是不是修行啊?是修行。比方说一起来第一件事情,你把被子折整齐,又是修行。比方说不吃零食,(是)甚大修行;比方说过午不食,(是)甚大修行;比方说日中一食,(是)甚大修行;比方说少欲知足,(是)甚大修行;比方说随喜功德,那就是更大的修行;比方说不看是非,这些都是大修行,都是大功德,都有大作用,都是大解脱。

一个人不看别人毛病,只看别人好处,是不是解脱呀?真的是解脱。一个人不是光把别人当好处看,把别人都当佛来看,只看别人的佛性,不看别人的习性,能够宽容别人任何东西,是不是大解脱呀?都是修行啊。那你为什么不修这么东西呢?这些东西都修好了,这叫外修,也是修你的心。

就是因外界的缘起、因外界的境界、因外界的事端而修行的,我们叫外修。那么修你内心不偷心、不懒惰、不放逸、不懈怠、不散乱,这叫内修。这是面对自己,面对自己的修行。那么这个修行里边的微细的地方,就是火候一定要掌握好。一张一弛谓之道,有张有弛这个琴弦才能不断,不会断掉,修行也一样,不能扯断了。

为什么很多人在沼泽地里饱受折磨?是因为这个火候掌握不住。前边修行的时候偏紧,在沼泽地里又偏松。其实沼泽地里应该是更加的紧,更加的微微微放,微微微懈,微微微懒,微微微散,一丁点东西,你要赶紧回到精进的状态。这是这样一个情况。

所以日常生活当中,培养你的心地非常的重要,日常修行才是真实的修行。如果你的精进,你的少欲知足,你的不放逸、不懈怠、不偷心、不懒惰,你的不看是非,你的随喜功德,你的视众生如佛,不能放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处,这个修行是真的假的?是不具足真实的。只有落实到日常里边的东西才是真的,落实不到日常里边的东西,都只是暂时的,(是)过眼烟云。

拿圆立(音)来讲,你以前那么精进,你没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。你现在的精进连十分都达不到,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修行也就是三五分的水平。不落实,不落实,明白了没有?

其实最大的功德来自于什么?日常生活当中的修行。你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做到少欲知足,功德大不大?才是真实的修行。因为日常生活的修行,它虽然微弱微小,但是积小可以成大,见微可以知著。你每天都有、每时都有,大不大?太大了。你看我们这里的滇池,水多不多啊?挺多的。从哪流下来的?山上流下来的。都是一点一滴汇集起来的,积小成多。修行也一样,所以真正的修行,确实是日常生活的修行,行住坐卧的修行。

但是日常修行和勇猛精进修行,两个是一不是二。勇猛精进决定你的高度,日常精进决定你的深度,决定你持久的程度。没有勇猛精进的闭关行为,通宵念佛等等精进的行为,你达不到高度,到不了火候。可是落实不到日常生活当中,你一曝十寒。这两个是相得益彰,是精进的不同的表现形式。精进要一贯精进,才是真实的精进,是这样。

摘自《日常精进与勇猛精进相结合》
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