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父:你现在修行还有什么问题?
善子:修行的问题,跟师父说实话,就是有点自以为是,稍微爱插插曲啊,看看别人的(法),没事儿,有抵抗力,般舟弟子也这么长时间了。结果有时候还是受余法的影响,而且还挺大,尤其在逆境当中,总是坐会吧坐会吧坐会吧……太好了,总是不知不觉地被同化里边,但是一旦走进怎么着?我也觉出来,这不是在般舟都学过的吗?不如咱般舟简单。一旦回来的时候,再精进起来就好像是费劲了,就得咬牙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那个行法的时间啊……
师父:这个本质上都是什么?求省劲的心。这个偷心没有度掉。所以原来你保持精进的时候啊,一直在往上走,你现在随余法了以后呢……为什么随余法?要找一个窍门儿,找一个捷径,找一个近道儿,这就是个外道,就是偷心。
偷心一出来以后,昨天那个谁讲的,说我先休息一下,本来不困,我先休息一下。结果一行法,行得昏头昏脑的,为什么?你把那个懒虫放出来了,又不给喂吃的。本来懒虫没出来,精进的时候它不出来嘛,就没有问题,是不是啊?你非得在那儿蒙一会,趄懵一会,你把那个懒虫放出来又不喂它吃的,它就给你闹心,是不是这样?啊?因为你在那儿歇一会又歇不饱,这不把懒虫放出来吗?放出来你又不给它吃的,饿着它,它不闹你闹谁呀?是这么个原因。这也是这样。明白了没有?
所以为什么呢?我说法要决定,你跟这个师父学,为什么说呢?你跟这个师父学一定要跟这个师父一心、全心。全心,这个法才能活在你心里边去,这是修行的要诀。你如果不能全心,那你就是个疑惑心,然后就一定上外边去找,那你的心就没有依止,你的心就没有依止啊。因为你要用自己的心来判断,因为你觉得这个师父的法不全,所以你要到外边去搞搞东西,是吧?或者说你还有好奇心,搞搞外边的东西,总而言之你有这个好奇,没有因为,我不需要看别的东西,这叫决定。你的好奇心去看也好,是想偷心去看也好,是不是啊?或者被别人劝去看也好,都属于不决定心。明白了没有?都属于不决定心。
所以为什么说视师如佛?视师如佛是把师父的法当作佛的法,如如来的法一样,得到如来,得到佛一样的受用,是这个意思。明白了没有?不是你看师父的相,小眼睛也不像佛,个头也不大,也不像佛,说话嘛这口音也不像佛,你的心事有时候也不知道,也不像佛。那你是叫测度师父是不是佛,而不是视师如佛,是这个意思啊。那么这是讲一定要不随余法,跟师父学,跟师父是一心,如来、师父、你是三心一体,是这样。
还有一个呢,就是一定要建立一个正确的知见:人修行就是要付辛苦,不是不付辛苦,不是偷机能取巧。但是我们人都是个投机心,不是个老实心。真正的归真,回归真实是什么?就是我们心要老实。昨天你没听到很可惜。就是说你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步、扎扎实实地相续,这叫老实。明白了没有?你对这个东西充满信心,不再找奇巧的东西,不怕辛苦,这叫归真。你后来为什么就行不了以前那么精进了?因为心地没那么老实了,这是第一。
第二呢,你老想不要太干啥,知道吧?你老想找以前的感觉,明白了吧?修行不需要找感觉,也不需要找精进的感觉,明白了没有?而在于安住当下,一心用功,这叫老实。明白了没有?
比如说原来你心不散乱,心很集中,那你安住于那个集中的状态,集中用功,这就是一百分;你现在呢,心非常散乱,你一边散乱,一边系心不乱,专门用功,不怕辛苦。虽然现在念佛的感受和前边的感受不一样,这后边的情况还是一百分。你现在身体好,你全部用心,你走着念是一百分;将来比如身体不好,业障现前,走不了了,你能坐着不困不累,坐着你坚持到底,那也是一百分;再到后来你坐也坐不了了,你躺在床上,你能念得系心不乱,还能不睡觉,也是一百分。明白了没有?就是说是当下你用尽全力了没有,这叫法。不是当下找到那个感觉了没有,这叫相。要依于法不依于相。
那你现在就是什么呢,哎呀,我搞到现在已经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,还要费好大劲,那这就在相上,见的是相,不是法。好不好?现在法一定要决定。好不好?一定不找感觉,一定安住当下,不管当下什么因缘,不能老觉得当下是好因缘,不对。因为我们的因缘是没法选择的,我们的身体状态也没法选择,明白了吗?啊?
还有一个,修行不能急躁精进,但是也不能极度地过缓,两个极端都不可以走。好不好?你以前有一段时间就精进得太急躁了,不吃不喝把人饿得,把家人都吓昏掉了,那个是行不下去的,是不是啊?如果过缓,那就不对了。你这么能精进行法,然后你行得那么缓,然后反正也不着急,已经精进那么长时间了,我溜达溜达,看看别的书,完了,错了,那走的弯大了,远了。好不好?你要带个好头。好不好?大家加持一下!阿弥陀佛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