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勿念嗔。勿念喜。”
勿念嗔,勿念喜。嗔和喜是两种情绪的极端的反应,是告诉你情绪上不要有分别。勿念嗔,勿念喜。
你嗔心来的时候,我们般舟行法须知有一条,嗔心重的人、嗔心在兴头上的人、经历了大嗔大喜的人不能来念佛,不能来念般舟,因为你念般舟的时候,你那个情绪会走至极致。
为什么不让精神病人来念佛?不让他们来行般舟?精神病人他不能左右自己的情绪,会入情绪的圈套,他会把这种情绪演绎到极致。比如说恐惧,他会把恐惧演绎到极致,说跳楼就跳楼,说跑就跑,情绪。就会产生极端的行为,极端的行为我们是没法收场的。念念念佛,“嘣”山底下跳下去一个人,给摔死了,你看这得了?是不是?就不得了。所以嗔和喜是指情绪的状态。
勿念嗔。勿念喜。告诉你平衡情绪,不要嗔不要喜,不要喜不要嗔。喜、怒、哀、乐、伤、悲、恐,这些东西七情六欲都不要有。如果你有这种情绪,情绪是偷你心的最大的贼。
你一高兴了,还有没有我了?你的我就被高兴给偷走了,一嗔恨了,尤其是嗔恨和嫉妒,女人的嫉妒心比较强,你有嗔恨心和嫉妒心的时候,这种情绪就让你不能自我,不能自我。
勿念嗔,勿念喜。有嗔恨心不能行法,有过分的欢喜心也不能行法。那么你有嗔喜之心,在行法的时候就有分别之心,对别人就有嗔有喜,有喜有嗔,你的心就不自在。
当你把嗔和喜的心度掉的时候,当你的情绪永远处于平和状态的时候,你就没加分别。这样的话,叫勿念嗔,勿念喜。情绪是平和态、平衡态。然后,你就没有任何情绪的障碍,你就不会被拐跑了,不会被染著。
其实我们好多时候都是被染著的,都被拐跑了。所以勿念嗔,勿念喜。要用平常心、平和心来念佛。这个嗔和喜是一系列顽固插曲的根源,顽固插曲的根源。
我们之所以不能左右我们自己,你反过来问,你不能左右自己的时候,往往是被嫉妒心左右的时候,被嗔恨心左右的时候,被左右。
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嗔恨心、嫉妒心当中解脱出来,你就在环境当中不得自由,在修行当中也不得自由。然后这个嗔心、恨心、嫉妒心,最容易被魔所利用。
如果你有嗔心、有恨心、有嫉妒心,那么在你临终的时候,当冤亲债主群起来讨债的时候,当冤亲债主能够掌握你的意识状态,变幻种种境界相让你不能自拔的时候,一定是你上圈套的时候。
勿念嗔,勿念喜。祝愿大家去除一切分别意识,平和一切情绪状态,傻人傻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染著,相续不断,坚持到底,必定成就,圆满无缺。阿弥陀佛!
“勿念嗔。勿念喜。”
是指不要念各种各样的情绪的状态。情绪状态当中最典型的是两种:一种是嗔,一种是喜。这里讲勿念嗔,勿念喜,它总体上就告诉你,不要念任何的情绪的状态。
勿念嗔。勿念喜。嗔恨的嗔,欢喜的喜。那么好,你们想想看,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嗔?有没有喜?那么有嗔有喜,在般舟行法过程当中,就有种种的境界相。
嗔和喜是一种最内在的缘起,碰到这个事情高兴了,碰到那个事情嗔恨了。这种最内在的缘起,会导致你一系列的变化。其实,一切烦恼的根源,可以说都来自于嗔或者是喜。
而且,这里有一个问题,你处的时间越久,你嗔和喜的内容,尤其是时间越长,嗔的内容越多。刚开始的时候,喜的内容最多,越到后来,嗔的内容越多。
这次五台山受戒,有一位大德是原来在咱们这剃度的,受完戒以后叫他回来,他说什么呢,他说师父对我有恩,师父是好,很好,好师父,但是底下的人太不怎么样了,所以我不回去。你看说师父是好师父,要不说这句话是假的,但我相信这句话不是假的。
师父是好师父,底下人太坏了。往往有这种议论,都是有嗔,嗔的情绪把自己淹没了。底下人都是坏人,你只是看到你所说的坏的一方面,你看不到人家说好的一方面。
勿念嗔。勿念喜。其实我们说白了,都是一个知见问题。随便一个什么人拿出来,都可以找到这样的。
勿念嗔、勿念喜。以前讲知见,讲知见的根源,这个人的情绪是最微妙的、最微细的,微妙的微细的情绪都源自自己深刻的内心,这些东西都要在微细处、精细处用功夫。
我们和禅宗道场不一样,禅宗道场讲禅机。有的人问我,为什么整个净土宗的道场,没有禅宗的道场管理好?真正拿事,你看全是禅宗的道场。
禅宗道场的规矩大、规矩多。规矩大、规矩多,组织严谨、严格、严肃。所以真正能传如来家业的,在实际生活当中,佛教协会基本上都是禅宗的骨干,等等,真正成就的也是禅宗的人成就比较多。何以故呢?禅宗的那种氛围、那种气氛能约束、能够降伏其心。
我们这里为什么呢?包括就是净土宗,为什么呢?规矩少,降伏其心降伏不了。现在,我就讲降伏其心,如果你能降伏其心的话,你在这地方就是极乐世界;如果你降伏不了自己的心,这里可能胜过地狱。
不能讲具体的例子,一讲具体的例子就会想到具体的人,一想到具体的人,人家以后就没法待,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情况。如果你能不念嗔、不念喜,心态平和,对外边没有要求,无欲无求,那在这个地方只讲受用。
我就打个比方吧,今天我跟一位老法师在一起聊天。我说,其实你的身体状况很快可以得到改进。我说你看,我们一位浙江来的77岁的老太太,家里条件特别好,不管住多脏、多乱的环境能够安住,不管多苦多累的环境能够安住,每天晚上我看她法喜充满,都没有昏沉几乎,只念佛,念得好。
77岁的老太太,原来身体状况也不好。很多老太太都能安住,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不能安住呢?很多病人能够安住,甚至绝症患者可以在这安住,我们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安住呢?
我本来想给大家分享刘LH的案例,刘LH至少有9种绝症,医院里治不好的,现在能把家产处理了,跑到这里来安心念佛。我看一个残疾人能够在这里站着,念佛,不出去,有精神,为什么你不能安住呢?你的情绪不平衡就不能安住,情绪不平衡是缘于你的知见的不平衡。(未完待续)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