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父:今天讲一个主题《如何克服懈怠懒惰》。这是一个老生常谈,却很难落到实处,怎样将克服懈怠懒惰落到实处呢?
首先我们来分析懈怠懒惰的心理的根源。懈怠懒惰根源在哪里呢?从心地上看,很多人,像我们般舟行人有一个特点,一日一夜用功的时候,非常勤奋。可是不一日一夜用功的时候,也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懈怠懒惰。不集中用功还好,一集中用功,就一曝十寒。尤其是像目前阶段,集中用功的时间比较少,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滋长懈怠懒惰。
我们经常对我们修行的艰巨性和日常化缺乏思想的、心理的准备。修行的心地不实,很多般舟行人以为般舟行能够现生见佛、当生成就,是以冲着这个“快”,产生一种急躁的情绪。这种急躁的心地,导致行法的时候是一个有求之心、急躁之心、不平和之心。这样一个心理状态,在行法过程当中,心态不和是为假,心态急躁是为假,心态不平衡是为假,心态着急是为假。所谓“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”,这个心态不对。
其实,集中用功能够体现大势至——大势至的力量。集中用功能够提高你用功的深度、增加你往前跑的程度。但是,就像温养一样,我们以前讲过温养要平时温养。那么日常用功当中,你克服懈怠懒惰的程度,才是你真正的功夫所在。
这次到唐山去了一下,我们唐山的大德给我讲,“师父,我已经退化了,行不了法了,我行一日一夜都行不下来。”以前七天八夜都不在话下,现在一天一夜就给比下来了。为什么?他说,“他们老是劝我,劝我休息一下吧,说我太累了,然后我就借坡下驴。”不能够这样。现在连一日一夜都行不下去,感到自己退步,退失得非常严重。其实来讲的话,你看看,本来七天八夜都没有问题的,为什么感到连一日一夜都这么有问题?就是以前是一个急躁的心。现在,在日常修行当中,他的懈怠和懒惰不能克服,那么最终来讲的话,还是不能成就。真正的成就是看你克服懈怠懒惰的程度,懈怠懒惰克服不了,要讲真功夫是不行的。
那么我们首先要从心地上转换,要功夫在平时,写诗的人有一句行话叫“功夫在诗外。”我们讲念佛,当你确立无上的信心和坚定的意愿的时候,在行持当中,平常心是道,克服懈怠懒惰是道。其实来讲的话,修行并不复杂,在于能不能做得好。做得好,修行就有把握,做得不好,差距非常巨大。
那么做得好与不好,关键在平时。你像我们现在步法都做得比较好,步法做得比较好,整个队伍比较整齐、比较庄严,整个来讲的话,有很大的进步,这是因为一个基础方面做得好。关键在于平时要能克服懈怠懒惰,要把平时克服懈怠懒惰做为自己修行的重要的任务来抓。
那么平时的懈怠懒惰怎样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抓呢?在思想发生这种转换之后,在行为上,如果要想克服平时的懈怠和懒惰,我们讲降伏其心、降伏其身,降伏其身和降伏其心最终体解为克服你的懈怠懒惰上。我们之所以产生种种的烦恼或生种种的退心,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不能克制自己的懈怠懒惰,任由自己的懈怠和懒惰滋长。那么在这种滋长的过程当中,我们的烦恼习气就得不到抑制、得不到控制,所以它会成长得非常快。而且,无孔不入,就像见缝插针、无孔不入一样,随时随地可以滋长起来。
如何克服懈怠懒惰?就要有心力。心力的根源当然来自于你对极乐世界的向往、发菩提心和根本的信心。具体体现为,我给大家提一个实际的建议,怎样提高自己的心力呢?你要降服其食、降服其睡、降伏其受。降服其食,我以前讲过,这里简单说一下。你平时不要吃零食,一定要过午不食,这是大的方面来讲。小的方面来讲,吃饭的时候,最好吃的东西,最好舍掉不吃。然后,吃饭时候,最好每顿饭少吃一口、少吃几口。还有我不知道大家吃饭之前,有没有那“三口”?有没有念?有没有讲?第一口,誓修一切善,第二口,誓断一切恶,第三口,誓度一切众生。要用真诚心来念这三句,念这三句念下来,你会得到非常大的加持力,对你降伏其食非常有帮助。
再其次,一定要少喝水,尽量不喝水。这以前讲过,水喝多了也有种种的问题,这叫降伏其食。还有这个降伏其食能做到什么呢?先是过午不食,以后日中一食,还能做到日中半食,还能做到日中微食,还能做到想什么时候吃,今天想吃了,日中半食就可以了;随时随地,说哪天不吃饭就可以马上不吃饭。说哪天吃饭,当然了吃饭不用讲了。那么,当你对食品能控制到这种程度的时候,你才能降伏其身,才能降伏其心,否则的话,都是假的,这是讲的吃饭的问题。当你能控制其食、控制其水的时候,你的心力可以说非常强大,也可以说非常非常强大。那么克服、抑制懈怠懒惰就有心理动力的根源,就有心力了,否则的话,你心的力量不够。
再其次,降伏其睡。降伏其睡当中,一觉醒非常重要。如果你实在一觉醒不了,或者不愿意醒,这个闹钟可以定,大家不都有手机吗?智能手机吗?你定,你比如说,三点二十吧,三点二十定上闹铃,五分钟响三次,三点二十五,定上闹铃,五分钟再响三次,三点半,定上闹铃,再响三次。
我说应该一觉醒,那么第一个响铃,告诉你该起床了;第二个响铃告诉你,你已经犯了一次错了,一觉醒没醒,第三次响铃,你已经又犯一次错,该起来了。如果你的心比较警惕,能够提得起来,那就一定能起来。早起、按时起,这是提高心力,或者说是抑制懈怠懒惰极其有效的方法,你越睡,越睡不够。
这次到唐山去,有位大德前来给我讲,他整法,整理法以后,法喜充满。每天两点之前就起来,踏般舟,踏得是法喜充满,其乐融融。可是,他妈妈说,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呢?这么早起床?他就改到三点。他妈妈还讲,你还那么早起床?他改到四点。然后改到五点,然后,七点,然后到七点也起不来。后来他妈妈又讲,晚上他过午不食,他妈妈说你得跟我吃饭,现在,他妈妈跟他吃饭,就是为了随顺他妈妈,就跟着吃饭。结果吃着吃着,妈妈走了,陪他一个月。他现在妈妈不在了,一到点就想吃饭,不吃饭,饿得咕咕叫。早上七点钟也醒不来,你看越睡越睡不够、越吃越吃不够。
《佛遗教经》上讲要“少欲知足”,这四个字非常重要。“少欲知足”,睡觉、吃饭都要少,才能知足。否则的话,你的心里永远处于饥饿的状态。饥饿的状态的心就是一个昏沉的心,它很难满足,而且你睡的觉再多,白天还是不精神。那么你一觉醒,就算白天有所困,但只要你念佛,或者提高精神还是可以过关。
你的心里的知见的标准不要定位为白天不困,也不要定位为不饿。 你担心困、担心饿的心要度掉。困一点没关系,饿一点没关系。如果有这样的心地,你就可以精进得很远很远,这是心地的转换,非常重要。
尤其是平常没有人看见的时候,或者说没有人管你的时候,一定要自我管理。要允许自己困一点点、允许自己饿一点点、允许自己难受一点点。我们的身是业报身,是来受业报的,不是来享福的。既然是业报身,我们要借助于这个业报身业报的过程当中,现业了业,来锤炼我们金刚般的心地。如果你有这样的心理准备,你就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。允许自己饿一点点,没有关系;允许自己困一点点,没有关系;允许自己累一点点,没有关系;允许自己难受一点点,没有关系。
我记得以前在唐山的时候,有一个女同志来问我,“师父,好奇怪,我早上明明吃饭,吃得很饱,才过了一个小时,我就饿得不行,饿得我心慌气短,受不了,我必须再吃东西。”她就问我为什么会这样?我说,我给你讲一个案例,同样有人来找我问这个问题。他说,怎么回事,开始每天我吃了早饭之后,吃得很饱,一个小时以后,我就饿得不行,饿得心慌气短,都要晕过去了,没办法,我必须吃点东西。可是有一天听说师父来了,然后我们在斋堂拼命干活,结果把这个事忘了,他说也没感到饿、也没慌。我说你看,是因为你身上有一个放大器,把那个感受放大了。放大到什么程度呢?因为你心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儿饿,有一丁点儿饿,你就认为饿得受不了,然后把它拼命放大,放大到什么程度呢?放大到自己心慌气短、要晕过去的程度。我说这样,你看,其实你不饿。你不要用身体来感受你饿和不饿,要用心里的光明来去觉知你饿还是不饿。明明不饿,你知道自己不饿,我说你看看,你收拾房间,忙起来,你把这事忘了,你就没有饿,可见你不是饿。我说下次你给我试验,明天或者后天你再饿的时候,你就这样说,你说,“我饿,越饿我越念佛,如果真把我饿死、饿昏过去,我马上到极乐世界,加速到极乐世界,奔跑向极乐世界。”不要管饿和不饿,不要管死和不死,不要管昏和不昏,只管念佛。结果他这样做试验,诶,没事了。你看,他这个感受的放大性。
其实来讲的话,你们很多的时候,都是这种感受,它有一个放大的效应。你被这种放大的效应所欺骗,并不是你饿得受不了,并不是你渴得受不了,并不是你累得受不了,也并不是你困得受不了。如果你允许自己困一点点没关系、饿一点点没关系、难受一点点没关系、累一点点没关系,有这样一个心理的准备,你就能够精进得很远很远。这是我们讲的心理的一个方法。那么以这样一个方法,我刚才讲了,接着再讲降伏其睡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