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父:讲一个主题——改变自己的心地,改变自己的知见。到这儿,非常感慨,我发现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心地,我们的心地的表现形式在于我们的知见。是这样一个情况。
天热得受不了——知见问题
那么比方说,我打比方说,天热难受不难受啊?(大众:难受)你有关于难受的知见——很多人说热得受不了了。是不是?其实所谓受不了了,无非就是说,你的身体多冒些汗,身体湿了而已。那么浑身冒汗、身体湿了会不会死人?(大众:不会)那么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呢?究竟有多大的影响?(大众:没多大影响)
所以《佛说般舟三昧经》上讲“勿念热”,就不要念热。“勿念冷。勿念饥。勿念寒。”不要念热,不要念冷,不要念饥,不要念寒,不要念喜,不要念忧。是这样,一切都不管它,只管念。“立一念,断诸想。”
比如说刚才我们讲关于热的知见,那么对我们来讲,这个知见就害死我们。其实来讲,无非就是出点汗嘛,无非就是冒点汗嘛,你冒汗的时候,能不能听讲?能听讲。有难受,有不舒服,有不适应,但是其实这种不舒服、不适应并不能拿你如何。能奈我何呀?奈不了我如何,它并不会对你有多大的影响。
所以这是个知见问题。如果你能够不念这个东西,热就热点吧,夏天,我就付点代价嘛,我就热点好了,没有关系。是不是?那么这就是个知见问题。
家里人太烦、受的磨难太多、这社会上的人对我都太不好了……所以我要出家——知见问题
同样的,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知见问题。今天有一位大德,六十二岁,来问我,“师父,我可以出家吗?”我问他,“你为什么出家呀?”他说,“我家里人太烦了,所以我要出家。”我说,“为什么要出家呀?”(他说)“我待遇太曲折了,受的磨难太多了,所以我要出家。”然后,“为什么要出家?”“这社会上的人对我都太不好了,我也看不惯他们,所以我要出家。”那你们说,应该不应该出家呀?(大众:不应该)不应该。那么这就是知见问题。出了家会不会有烦恼?(大众:会)烦恼更多。是不是?这是知见问题。
再比方说,今天有一位年轻姑娘问我说,“我爸爸为什么出家呀?我们家里人都不喜欢他出家。”那么这也是知见问题。知道吧?
妈妈希望孩子不要在庙里待着——知见问题
这个妈妈就给我讲,师父啊,那个孩子给我讲希望在庙里待着,希望念佛。妈妈希望她不要在庙里待着,不要念佛。然后妈妈就问我,说,“师父,有没有别的办法。”我说,“有别的办法,你带着孩子上医院看病去,吃药打针看不好,哪儿也管不了。还有一种办法,还有一个办法在家里犯病,颠倒黑白,然后给你上蹿下跳,然后在外边到处丢人现眼。还有什么办法?上班,上班上不了班,到处出差错,完了跟同事关系搞不好,让大家都看笑话。”“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?”
你们说有没有别的办法?(大众:没有)诶,这就是知见问题呀。你既然为女儿好,你女儿愿意在寺庙待着,在寺庙待着确实没有烦恼,身体正常,身心健康。女儿的附体也告诉她要她在寺庙待着。那你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她在寺庙待的事实呢?她说,“我怕她头发没了。”我说,“没关系,保证她头发还在就行了嘛。”这个就是个知见问题。
如果你转一念,哦,我为女儿好,不是为你的知见好。为女儿好,女儿认为怎么好就怎么是好,不是你认为怎么好就是怎么好。你认为怎么好,她不受用,那是不是真的好。
家里人都不喜欢爸爸出家 ——知见问题
同样的,今天另外一个女儿给我讲,“师父啊,我爸爸不出家行不行?晚出家行不行?”这也是一个知见的问题。我说,“你爸爸给你一百万好,还是在旁边陪着你,给你做饭扫地好啊?”她说,“当然给我做饭扫地好,我不要一百万。”我说,“你爸爸给你存了一百万,写你的名字,这钱你不去取,你也不用,是不是你的?”是不是她的?她说,“我不去取、我不去用就不是我的。”那不去取不去用也是你的。是不是?
当爸爸的,你们说给她一百万一千万好,还是每天给她做饭扫地好?唯钱说,是不对的;不讲钱说,也是不对的。这个是两个极端。知道吧?这个钱不是说唯钱眼是转。是吧?我只是打一个比方,根据世间的语言我告诉你。
那么你说说看,你们想想看,我们这次般舟法会超拔“七·二八”大地震当中受难的众生,以及一切自然灾害当中受难的众生,为一切念佛行人、一切有情众生祈福、延寿、消灾、免难,你们说这个功德大不大?(大众:大)这是完全无私无畏的心来做这件事。那么大家共同成就这场法会,功德大不大?(大众:大)你们有没有功德?(大众:有)你们功德大不大?(大众:大)非常大。
这个分母大了,分子跟着必然大,你明白这意思了吧?你说,就好比讲,国家大了,国家实力强了,那你的实力也跟着强大,是不是?到哪儿去了,“你哪儿人哪?”“俺北京人。”挺自豪的,北京是首都。首都跟你有啥关系呀?但是你想想你也觉得挺美的,我是北京人。是不是这个道理?一样的,一样的道理。
那么这个法会一样,般舟海会,功德无比呀。确实般舟的功德足以能够让冤亲债主消除任何的冤仇债恨,得到当下解脱。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大城说《般舟三昧经》,一场说法的法会有一千八百亿诸天阿须伦鬼神龙人民证须陀洹道。一千八百亿数量,证得了须陀洹道。须陀洹者,初果圣人。初果者,永离三恶道,永离阿修罗道,在天和人之间七次往还,证阿罗汉道。你们说好不好?
那么你说你爸爸参加般舟海会,让无量无边的众生证得须陀洹道,七死七生就得阿罗汉,这些冤亲债主、孤魂野鬼、堕胎婴灵悉数得到解脱,功德大不大?(大众:大)那么他是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你好,还是回家帮你做饭扫地好啊?那么这个功德何止百万千万呢?是不是?
那你说我让我爸爸晚几年,晚五年出家不行?晚五年出家损失多少功德?当然,贪图功德的心是不对的,那不求功德的心对不对呀?更加不对。两个极端都不对,过犹不及。
我们要求功德,要积功累德。贪功德的心是不对的,但是不求功德、不积功累德的心更加不对。那么对你爸爸来讲,他是个知见问题。他必须把真正的宝贝留给你,不是把做饭扫地留给你。知道吧?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。
不离五浊还想生净土——知见问题
今天还有一位大德,放不下世间的事,来找我,“师父,怎么办?我好作难哪。”我说,“当年释迦牟尼佛离开他的国家,离开他的妻子,离开他还没有诞生的孩子,难不难?”(大众:难)人家是太子啊,放下来。你觉得你比他还难吗?
如果说你放不下,你找自己的问题,不要去找别的问题,不要去想别的办法。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放下。你不放下此,无法得到彼。知道吧?无法得到彼。
我可以不客气地讲,不夸张地讲,我得阿弥陀佛亲授一句话,“放下才是佛法,放下就是所有的佛法。”我有一天行般舟,一个晚上,可以说和阿弥陀佛在一起,就反反复复见到这几句话“放下,放下,放下。”
世间人不放下,去求佛法,一无所成。我们有个偈子叫“迅离五浊生净土,还入娑婆度有情。”不离五浊能不能生净土啊?你们都是不离五浊还想生净土,这就一无是处。迅离五浊就是生净土,生净土必须迅离五浊。这是修行。所以这也是知见问题。
刚才,孩子,固然作为你来讲,这孩子很有良心,很有亲情,特别爱自己的爸爸,爱自己的家庭,非常有善根。开始来问我,“师父啊,这出家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出家呢?”诶,她给我摆龙门阵。我说挺好,我一看这孩子的面相,我一观她,我说可以,这孩子不错,善根很深厚。我说,“你可以出家。”她说,“师父,我不想出家。”她不想出家。她说,“我爸爸出家。”是这样,这都是知见问题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!